|
|
“限外令”出台一周效果明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10:32 南方日报
“限外令”出台一周效果明显 港人持币观望,口岸附近地产中介业务量下滑 尽管业内人士对限制港人购房对抑制房价的效果提出了质疑,但是政策实施一周多时间以来,很多港人已经采取了持币观望的态度,口岸附近一些地产中介商铺的业务量也开始出现了明显下滑。 惠州人说,是深圳人抬高了惠州的房价;深圳人说,是香港人抬高了深圳的房价。深圳房价高涨,港人购房在其中作用多大,尚未有定论,但是政策利剑已经挥出。 针对近半年来深圳楼市炒风日盛,房价高涨的情况,深圳市政府7月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方案,其中一把利剑就指向了港人购房。7月10日,深圳国土房产局正式颁布《关于规范境外机构和境外个人购买商品房的通知》。根据规定,境外个人在境内工作、学习超过一年才能购买一套自用商品房,境外机构只能购买用于办公所需的办公类商品房。而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在深只能购买一套自住房。 港人持币观望 “政策出台后,很多香港客户都采取了观望态度,我们也对一些客户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认为现在政策对房价的调控作用有多大看不懂了,所以不敢买了。”美联物业地产研究人员徐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香港人李先生告诉记者,政策出台后,他几乎不再考虑投资深圳的房产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房价高涨的时候,李先生曾花费100多万元在罗湖买了一套当时的豪宅深港花园,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这套房子价值随后一直下跌,去年李先生以原价一半的价格忍痛卖掉,将资金转移到北京、上海等地购房。李先生在深圳除了保留了一套房子自住外,再也不投资了。 “如果是自己买来住,现在深圳的房价还能接受,怎么贵也贵不过香港,深圳到香港过关越来越方便。但是投资大家都很谨慎,现在的价位已经很高了。与香港比,内地出台的政策透明度和执行力度还有所欠缺。限制港人购买的政策出台后,我和我身边的朋友都认为不适合再投资深圳的房产了”。 与李先生相比,王小姐虽然也是选择持币观望,但她还是有观望过后考虑再出手的想法。 王小姐的先生是香港人,由于王小姐在深圳工作,他们在深圳购置了两套房子。前不久,王小姐将位于布吉的房子卖出狠赚了一笔,但是王小姐依然后悔,“要是留到现在卖,可以多赚很多了”。 为此王小姐一直都想再入市再买楼,限购令下了之后,王小姐说:“也没有什么影响,之前的房子写我先生的名字,现在写我的名字了,我是深圳人没有限制”。 王小姐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她先生单位同事都准备到深圳买楼,“有很多中介公司到香港做推广,宣传得厉害,说房价还要继续上涨,又说要赶在限购令之前购买,确实有很多人过来买了,没有买的现在有些后悔。”王小姐说。 介绍过很多香港朋友来深圳买房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港人来深圳买房半为投资,半为自主需求。买房者多为中小户型,70—80平方米或40平方米左右。“在限制境外购房的规定发布前,因为资金上的限制,港人一般最多也只能买到5—6套。另外,开展境外房贷的银行,一般在数量上有限制,房子超过3套就不给房贷,因此一般港人投资买房的数量比较有限。” 口岸附近中介业务量有明显下滑 “限购令”出台后,中介公司也非常关注。“从最近的成交量来看,限制境外人士购房的政策对于皇岗片区的中介业务都产生了影响。在以往的交易量中,四成为港人买房,政策出台一周后,有的地铺至今为止没有接过一单业务。”中联地产皇御苑分行业务顾问肖先生说,有的中介地铺半月成交量也较之规定出台前下降了三成。 而同在皇岗的另一家中介虽然以内陆买家为主,但本月的港人交易量也有所下降。“政府规定的出台更多带来的是买家心理上的变化。更多的人都因为持观望的态度而导致成交量下跌,”该中介工作人员介绍说。 深圳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智表示,“限购令”的出台对于港人和外资购房肯定会带来一定影响,从该公司的业务来看,总的来说影响不大,主要可能影响罗湖、皇岗口岸、深圳湾等片区的业绩,因为这些片区是港人买房的聚集区。 尽管这样,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成交量出现下降很多时候并不是单一的原因。“现在限购令出来才一个星期,统计研究数据还没有看到,并不能看出影响。”中原地产总监张伟认为,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限购令对于港人购房影响应该来说并不大,反而对商业地产、办公楼、地铺影响比较大。 外资是否会转化为其他方式注入? 虽然限购令当前,很多港人持观望态度,但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嗅觉灵敏的资本大鳄们或许依然能够在政策的缝隙中寻找合适的商机,深圳房地产市场依然是“超额利润”,吸引“热钱”的市场,猫鼠博弈或许将继续。 去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下发房地产限外政策之后,很多外资采取其他一些方式注入。比如摩根士丹利不满足单纯的物业收购与股权投资,正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与永业集团专门成立上海永威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地产项目,且处于绝对控股。 深圳颁布“限外令”后,是否会出现有境外机构介入房地产开发链条的问题时,中原地产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表示,“不太可能,很难,因为合资开发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去工商部门登记审批程序很严格,另外成本也很高”。 见习记者 苏妮 本报记者 佘慧萍 实习生 俞雯 图: 靠近皇岗口岸的楼盘以前备受港人青睐。 丁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