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23位女生一起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16:18 厦门网-厦门晚报

  

工厂里,23位女生一起拼

  工人师傅正在教女生们包装衣服。

  文/刘蓉 陈元朝 黄志烽 黄文水 图/刘东华

  到昨天,今年岗位助学首批上岗的23位女生,工作了1个月零5天。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小谢同学概括,是“痛并快乐着”。

  昨天下午,记者与23人组成的“少女军团”在厦门斯美泰服装包装有限公司开了一场座谈会。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主要是集美中学和杏南中学学生(本报6月14日曾报道过)。

  自6月13日上岗以来,没有一人弃岗。她们提起有相同感触的事,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生疏。她们将一直工作到8月27日。

  团结干活很快乐

  小谢是这样阐述“痛并快乐着”的:有用水和饮食之痛,有团结之快乐和下班后聊天之惬意。

  同学们住在5楼,水上不去。早晨等不到水洗脸,晚上等不到水洗澡,总要到3楼用水。除了中午能在厂里好好吃顿午饭,早晚只能随便在路边摊解决。

  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刚入厂第三天。公司要赶工,23位女生被分为两队,分别取名“超越队”和“诚毅队”,看谁的生产量多,就算赢。这一比,让她们充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没有奖励,她们也干得热火朝天。刚开始的那股猛劲,让她们至今念念不忘。

  小张说,每周三、六、七不用加班,而平常加班,公司也照顾她们,顶多做两个小时。下班后的聊天,成为她们的必修课。当然,上班时流身汗,下班后冲个澡,也很快乐。

  干活卖力,手都肿了

  小青说,第一天回家后,自己偷偷哭了,平时没干过这样的活,觉得有些辛苦。小薛则说,自己是笑着过来的。小王则说“工作时那种充实的感觉很特别”。

  没有女生喊累,她们表示,对工厂的环境挺满意,一提出要求,总能很快得到解决。“刚开始比较累,现在比较闲。”大部分学生说。公司质控部曾经理说,最近半个月,公司没有赶工,学生就觉得放松了。

  问她们对工作的评价,小雷马上说:“我们工作很认真,一直在给公司创造财富。”在座的人都笑了。

  她们都说,参加岗位助学最大的收获是体验了父母赚钱的辛苦,另一个,是认识了新的朋友。

  打工与读书是不同的,小李说,工作比较机械,简单的翻袖子、剪线头、衣服检验,已经让她们忙昏了头。小张说最怕检验衣服,长时间的站立,自己很难适应,总觉得有检验不完的衣服。“想想在地里干活的父母,咬咬牙,要自己撑下来。”

  小莺说,自己的手经常肿起来,妈妈说她工作太卖力了,她否认:“我只是想把工作做好一些。”

  也有一些小缺点

  曾经理说,大部分的女生工作都很积极,学习能力很强,流水线的工作很快就能适应。不过,曾经理说,有小部分女生上班时会听耳机、打瞌睡。

  也有人想着自己只是来锻炼、体验打工生活的,对工作不投入。有几人只想体验一个月,等25日拿了工资,就准备回家休息或提前准备大学课程。小谢说:“我是来体验赚钱的辛苦的,一个月够了,剩下的时间我想自己安排。”

  一个星期六,一批货要返工。下午5点20分,老工人去吃饭了,同学们也准备下班回家过周末。组长交代大家要留下来加班,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留下来。

  展开流水线作业比赛的第一天,“诚毅队”以微弱优势战胜“超越队”。超越队的队长小莺总结经验时说,是自己没有组织好。她说,平常经理要自己提醒队员“上班态度要端正,不要开玩笑”时,总觉得说不出口。曾经理说,沟通,是小莺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多锻炼。

  进工厂到现在,曾经理都没有批评过她们,更多的是让她们自我检讨。曾经理说:“她们还是孩子,多给她们机会,她们就会成长起来。”

  第一笔收入不会乱花

  还有5天就要发工资了,这是女生们自己挣下的首笔收入,怎么用?

  小谢说,对人生的首笔财富,她会用心地一点一点花,争取让每笔钱都花得有价值,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辛苦。

  小薛说,除了自己支配,她还要把这笔钱用于爱心助学。

  小王的话则博来阵阵掌声。“要不是为了生存,钱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她说,过去都是父母挣钱养活我,现在证明,自己也能养活他们,赚来的钱,自己不会乱花。“能省一分是一分。”她有些激动,颤抖着一口气说完这些。

   “你们是最棒的”

  座谈会总结时,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称赞:“你们是最棒的。”他们说,今年,厦门有两万多名应届高考考生,报名参加“岗位助学”的有1000人左右,但真正上岗的只有四五百人。

  慈善总会还说,岗位助学,是在帮助学子们提前接触社会,学习支配生活,学会与别人如何相处。机械式的打工是辛苦的,要看到它背后的意义,两个月的辛苦体验将成为大学学习的动力。

  慈善总会对她们承诺,能从头到尾干完两个月的,还将有一笔奖励。

  曾经理希望,明年暑假,这批女生还能回公司打工。他承诺:“明年,你们就是熟练工了,工资也会涨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