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紧急降温过热苗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22:06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爱明 北京报道

  一只鞋子落地了。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数据:GDP同比增长11.5%,为近12年来的最高,CPI上涨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市场最为关注的6月份CPI上涨4.4%,创33个月来的新高。

  股市以乐观姿态迎接了这只鞋子。7月19日,上证综合指数微跌17点迎接了敏感的宏观经济数据。20日,大盘更是不理会甚嚣尘上的加息传闻,大涨146点,一举收复4000点关口,以4058点收盘。

  但没有料到的是,另外一只鞋子几乎应声而落。7月20日17点25分,央行在其网站宣布,自次日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33%和6.84%。

  一个多小时后,再度传来消息:国务院决定自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由现行的20%调减为5%。

  “对于加息倒是已经作出预测了,但没有料到这么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加息后的第一时间对本报表示,“但是减征利息税与加息同步进行,这一点与我们预期的比较接近。”

  8%: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日上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并没有对“经济是否过热”的提问作出正面回答,只是强调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物价上涨压力较大,投资面临反弹”。

  此前的17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听取国家发改委、央行、商务部、统计局等部门的汇报后,则认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

  按照年初国务院制定的目标,今年GDP增速为8%。但是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原来国内外都预测全年经济增速8%—9%,现在纷纷调整到9.5%—10%。”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李晓超也表示,全年来看经济增长会比8%要快。

  经济是“偏快”还是“过热”,是决策层面对的一个敏感问题。从国家统计局推迟一天发布数据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更加值得琢磨的一个细节是,7月11日,国家统计局比原定计划整整提前了两个月来公布去年GDP的初步核实数,将2006年的GDP增速由原来的10.7%修正为11.1%。否则,19日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速将会更高。

  “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稳中加快,有偏热的迹象。”左小蕾认为。左小蕾的理由是除了CPI不断走高之外,投资也出现了明显反弹。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8.5%,是去年6月以来的新高。

  哈继铭表示,从20日当天的两大举措来看,说明决策层认为经济出现了过热苗头。

  加息时机引争议

  “原来我们预期会比5月份高,但确实没想到有这么高。”对于6月份CPI达到4.4%,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对本报记者表示。

  3月3.3%、4月3.0%、5月3.4%、6月4.4%……CPI一个月高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续几个月攀高。

  “钱存在银行太不划算了,还不够肉价噌噌涨呢。”家住北京酒仙桥地区的张长久如此抱怨,他已经把一部分银行储蓄转为投资理财用途。在央行此次调整利率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57%,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06%。比较6月高达4.4%的CPI增幅,存款负利率情况严重,而20%的利息税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CPI是央行是否加息的最重要依据,6月CPI的走高也最令市场感到紧张。央行也果然年内第三次祭起加息大旗。

  “相比加息,取消利息税是最好的办法。”祝宝良表示。

  但是,对于目前CPI的认识并不统一。多数观点认为,CPI有可能放大经济“过热”程度,而这种可能性来自于CPI的构成。

  据李晓超介绍,在上半年3.2个百分点的CPI增幅中,多达2.5个百分点是由食品带动的。而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2.8%,6月份增速为2.5%,呈现回落态势。这显示出,物价上涨目前还主要表现在粮食、肉禽、蛋等方面,只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并没有蔓延到各个方面。

  “我认为CPI没问题,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在近日清华大学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不会改变。”王认为,中期来看,CPI肯定会往下走,甚至可能会出现紧缩局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