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生》为上世纪文化人算经济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2日09:39 南方日报

  《何以为生》为上世纪文化人算经济账

  涉及鲁迅、张恨水、 王国维、闻一多等知识分子

  一本为上世纪文化人算经济账的著作《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者陈明远继《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之后,推出的又一本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经济状况的著作,涉及鲁迅、康有为、胡适、张恨水、王国维、周作人、闻一多、吴晗等14人的状况。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详细分析了鲁迅的经济状况。作者查了鲁迅的房屋变迁、版税情况以及书账等,称“我算清了鲁迅一生所挣的钱———鲁迅23年收入119873.3块银圆”。在作者看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鲁迅的稳定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经济自立,是鲁迅坚持‘韧性战斗’的基础,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下编汇编了其他13位文化人的经济状况,其间折射了社会经济的变迁、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不同文化人对金钱不同的态度,同时厘清了一些人思想行为的内在脉络。譬如,周作人何以要做汉奸?据书中披露的《知堂回想录》中一段文字:“该职特任官俸,初任一千二百圆,晋一级加四百圆,至二千圆为止。”

  对于另13位文化人经济状况的分析,作者自称遗憾,因为“有些人的资料还不够,无法充分展开”。但不难看出,20世纪的知名文化人均有一技多长,可以自食其力于社会。“他们是一批自由职业者,知道人生的乐趣在哪儿,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作者陈明远看来,那个时代的文化人,虽然有个别“为五斗米折腰”,但很多都是懂得“金钱做什么用”。譬如:胡适“抠门儿”———身为驻美大使,叫车要绕到使馆门前大道的拐弯处,为“省下门前叫车的小费”,但是,他用自己的钱帮助了很多人;闻一多治印谋生,却坚决不给镇压当年昆明学生运动的罪魁祸首李宗黄刻印,尽管对方开价很高。

  据介绍,《何以为生》这本书的附录与列表,是作者近年来花的“最大的工夫”,即查证了“19世纪末到1949年初历年的一块银圆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多少钱”。据称,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鲁迅23年收入约12万银圆,相当于至少408万元人民币;胡适截至1928年底的版税稿酬,仅在一个图书馆领取的,就近3万银圆,约等于人民币120万元。据该书作者考证,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如鲁迅、顾颉刚、陆费逵、胡适等都可跻身中产阶级以上。

  文/张那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