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共财政的二次分配已成改革核心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01:56 新京报
■ 观察家 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公共财政透明的监管体系。这样,一个法治化的公共财政体系才能建成,财富的再分配才能在现代公民社会的意义上,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解读。 最近有几件事值得关注。 7月21日,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考察时强调,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整个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方案设计、制度建立、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 此前,副总理吴仪6月20日、28日和7月5日,分别在江西南昌、江苏镇江和甘肃兰州三地,主持召开了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东、中、西部三个座谈会。吴仪在会上宣布,“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6月26日,副总理回良玉在出席有关会议时宣布,中国已经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这些信息表明,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共财政的公平分配被提上了重点议事日程。 公共财政的二次分配是政府的主要职责,鉴于以往重发展轻公平的取向使目前的改革陷入瓶颈,此番政府提出再分配政策是对以往政策的纠偏,也是政府逐步从经济发展主体,转向公共产品提供者的可贵努力。 从近两年的改革之争可以看出,以往改革取向中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导致教育、医疗、住房的保障与市场化的混淆,使部分民众把“市场化”视作价格上涨、社会保障程度下降的同义语,严重滞碍了下一步改革进程。医疗、教育与住房是保障体系中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以往正是在这三个方面,政府公共身份的缺失,导致国民的消费信心下挫。 公共财政用于公平的二次分配,不仅是政府角色向公共产品提供者的回归,更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过热压力。去年与今年,各界一直纠缠于人民币升值与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中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提高民众福利,使其分享公共财政,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理性的减压方式,内部压力一旦减少,升值的压力自然降低。为民谋利的重要性先于外资与垄断企业的利润考量,既体现了政府的职责,也表明了经济方式的变迁。 不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建立公共财政透明的监管体系,是民众在再分配之先,就能对公共财政目标做到心里有数。这样,一个法治化的公共财政体系才能建成,财富的再分配才能在现代公民社会的意义上,得到全面而正确的解读。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担忧,再分配容易诱发消费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这有二十几年前改革初期的消费型通胀可资佐证。撇开消费品上升与投资过热,应该看到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通货膨胀已经以实物与资产价格的上升悄然发生,治疗这一通胀最好的办法,是政府更进一步的改革,利用市场导向使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脱颖而出。以效率抑制通胀,是最好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政府要建立更多的高效企业提高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二次分配,已成为中国改革的核心领域,不论是政府角色、国企改革,还是最低工资,所有的领域我们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政府在建立社会保障领域的努力,已经让人们看到了第一步,希望能很快看到第二步、第三步。 □叶檀(上海 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