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记者眼中的“清淤画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11:15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1999年农历大年初二,万家同乐之时,解放军官兵仍在城河里紧张施工。资深记者梁荫感动之余,决定深入到清淤工地采访、了解,并与当时的省有线电视台一起,以6集电视专题片的形式做了充分的报道。本报今日刊发梁荫记忆深处的、有关解放军官兵清淤的精彩片段。

  1998年10月10日进驻工地后,解放军驻陕某部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在西安市环建办同志的协助下,搭帐篷、建“活动房”,迅速安营扎寨,第二天便开始了整治城河的首期工程。首期工程从东门起,经城东南角到和平门,全长1505米。

  和以往的所有工程都不同,这项工程一开始就是场硬战、恶战、险战。为把运输连运来的数以万计的砖、水泥、砂子搬下去,官兵们搭成人梯,一块一块地从岸边传到河底,以砌导流明渠使用。一块块粗糙的砖,一袋袋重几十斤、上百斤的水泥、砂子,把官兵们的双手磨起了层层厚茧,块块血泡。一天下来,有的战士累得直不起腰,可所有官兵没一声怨言。三营九连战士、被人称为“大力士”的谭海波,在砌导流明渠时,3小时内在30米长的距离上扛了38袋水泥;一天晚上,劳累了一整天的战士正准备洗漱休息,突然接到卸砖任务,一连二班副班长刘兆阳,二话没说,带了几名战士就往工地跑,你抱8块,我抱10块,一趟又一趟,等到把两车砖全部卸完,已是午夜时分。

  10月13日上午10点多,一营一连的官兵们正在建国门护城河底拌料砌筑导流渠,突然,某公园内水井中的水管压力太大,把塑料水管冲出,水柱高达五六米,不一会儿,水井旁已是模糊一片,辨不清管口的具体位置。在此紧急关头,战士任海强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寻找阀门开关。湍急的水流打在身上“扑扑”地响,任海强的外衣湿了,帽子被水冲掉了,刚换上的毛衣也湿透了。由于水压太大,打得他眼都睁不开,用手摸了四五分钟也没找着开关。情急之中,他猛然往前一扑,用自己的胸口紧紧堵住强大的水涌,顺势再下摸,终于成功了。

  10月21日,整治城河的首期工程在750米长的护城河里展开了。这是比前期的准备工作更苦、更艰巨的活儿。由于城河的淤泥沉积多年,不仅脏臭熏人,更由于官兵们不愿耽误施工进度,这时的淤泥由于表面水刚抽走呈稀糊状,用铁锨铲不仅费力,而且一锨下去也铲不了多少,官兵们只得用脸盆掏、铁桶盛,然后排成一字长蛇阵,一盆一桶地往前传送,倒进翻斗车,推到提升架边,再用卷扬机传上去,倒入运泥卡车,最后运到25公里外的北郊草滩。一个上午下来,官兵们不仅衣服脏了、臭了,胳膊腿脏了、臭了,连头上、脸上都是污泥浊水。就这样,官兵们还是实行两组人员四班循环,24小时作业制度。一些地方的淤泥淤积较深,战士们只得穿上齐胸的连体胶皮裤,顶着冰冷的污泥浊水,一盆一盆、一桶一桶艰难地往外掏,时间长了,特别是进入后期,天气已很寒冷,许多官兵的脚、腿红肿了,有的甚至患了关节炎。这种场面,在城河清淤工地何止一处。(梁荫)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