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兵”的精神高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9日08:20 中国青年报

  粟岩

  在当下调侃崇高、游戏人生的流行风潮冲击下,在世俗物欲的裹挟下,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的似乎就只剩下豪宅名车、“超女快男”……一些“务实”的人早已茫然不觉地习惯了不言理想,只求赚钱的实用主义生存方式;一些不甘“平庸”的人面对人生的选择,又显得目光闪烁、无所适从;更有一些沉湎于物质+娱乐的快感、崇尚个人价值高于一切的时尚男女,在他或她的眼中:英雄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了——市场经济只认成王败寇!英雄的行为变得不好理解了——舍己为人,始终守望崇高,胸怀英雄主义情结的“中国大兵”难道不是一些执著的“傻瓜”?

  然而,无论是什么年代,也无论哪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真正的英雄,更不能没有保家卫国的军人。正像鲁迅所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那么,“中国大兵”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八一”前夕,一套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传记》的丛书,让人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中国大兵”的身上——八位英雄穿越时空的隧道向我们走来:他们中有的人我早已耳熟能详,那是从小学语文课本上就已认识的英雄——烧炭战士张思德、手托炸药包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道路的董存瑞、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寓平凡于伟大的雷锋;也有和平时期我或许还不太知道的楷模——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某炮团参谋长苏宁、在抗洪抢险中牺牲的上等兵李向群、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他们是中国军人群像的缩影。

  从这套丛书中我发现,原来英雄们牺牲时不少人竟那样年轻,大多是今天“超女快男”的同龄人——董存瑞19岁、黄继光21岁、邱少云26岁、雷锋22岁、李向群20岁……于是,我情不自禁想问,这些“中国大兵”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在这些英雄里,20岁的上等兵、“70后”的李向群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谁会想到,从小成长在富裕商人家庭的李向群的人生目标竟是那样简短明确:挣大钱不是我的人生追求,做一名解放军战士才是我最大的理想!而他对“英雄观”的解读又是那样朴实无华: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为人民的利益勇于奋斗和牺牲。

  追寻李向群的成长轨迹,我发现这个1998年牺牲在抗洪前线的刚刚20岁的上等兵,平时就是一个正义感极强,严于律己,助人为乐的年轻人。当兵前,还是在自家开的服装店里,有一次碰上两个地痞调戏小姑娘,他毫不畏惧挺身呵斥:“你们敢耍流氓,我就是生意不做,也要管!”当发现自己的顾客买衣服时多付了20元钱,他竟关上店门,一直找到附近的菜市场把多收的钱还给顾客。据他的指导员回忆,参军后,李向群当兵20个月,领得津贴830元,除自己的必要的生活开支外,他将余下的400元和从家里带来的900元,全部捐给了有困难的战友和群众。这是一颗多么纯净而不肤浅的灵魂,又体现出一种多么质朴而不做作的格调啊!

  在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我看到:与“中国大兵”个人生命价值紧紧相连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国大兵”在自己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生命的精神价值;那种不能割舍的英雄主义情结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这套丛书推出的八位英雄,身体力行地向世人解读了他们“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人生信念——“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雷锋语)“中国大兵”不同凡响的气度胸襟,清澈高远的目光境界,重新唤醒了我们麻木的神经,激起了我们久违的激情。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作演讲时,曾引用了一句西哲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今天映入我们眼帘的八位英雄,不就是“仰望星空”的人吗?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博大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为眼前利益所诱惑,宁可牺牲自己绝不背离崇高使命,他们不仅是“中国大兵”精神高地的守望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高地的守望者。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让我们冲破被物欲享受包裹的层层厚茧,走进“中国大兵”的精神高地,在和英雄的精神对话中冲洗我们灵魂的污垢,重新校正我们的价值判断,走近英雄,感受崇高,面对英雄,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正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我们的选择是否无愧于伟大的时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传记》丛书 蓝天出版社出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