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携手谱新篇军民同心创辉煌——深圳推进双拥共建纪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06:00 深圳特区报

  明天,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光辉节日。

  从当年的边陲小镇、边防禁区,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国内最大的口岸城市,27年弹指一挥,深圳已连续三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次获评“广东省双拥模范城”。无论在特区成立前、特区初创时期,还是高速发展的今天,地方拥军优属、部队拥政爱民的主旋律一直激荡鹏城,军地携手,军民齐心,共同筑起了保卫改革开放成果的钢铁长城。

  上篇

  拥军优属,深圳不变的主旋律

  深圳拥军优属全力做到立意求高,方式创新,效果求佳。在深圳,国防观念深入人心,拥军意识氛围浓烈,各级党委政府为部队的建设与发展、为支持部队更好地履行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倾注了满腔热诚。

  双拥立意求高方式求新

  54岁的赵志华转业在深圳已10多年了,如今身为商人的他在深圳过着不错的生活。尽管时隔20年,他仍然清晰记得1987年8月1日的下午。那一天,深圳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大会,首次提出了“智力拥军”一系列政策,积极为驻深部队办实事,妥善做好转业干部、复退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接待安置工作。“智力拥军”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拥军好传统的一个缩影。

  5年后,赵志华成了“智力拥军”政策的直接受益者。1990年,深圳大学在他所在的部队开办了工商企业管理夜大班,安排优秀教师为官兵授课。2年努力学习,赵志华成功领到了深圳大学颁发的工商企业管理大专毕业证书。这张证书所蕴藏的知识含量让赵志华的人生从此更加精彩。至今,一提起深圳的双拥工作,他总是竖起大拇指大加称赞。

  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对这项工作,历届市委市政府倾注了大量心血,全力做到立意求高,方式求新,效果求佳。

  1992年,深圳首次提出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目标。为确保目标实现,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工作列入了领导的岗位责任制,要求凡是有驻军单位的地区都要成立双拥领导小组,没有驻军单位的也要成立拥军优属领导小组,并分别制订了创建计划和双拥公约。这项决策,一直延续至今。

  1997年1月15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深圳首次捧回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牌匾。

  深圳是个边境城市、口岸城市,驻军规模大、军种多。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做好双拥工作事关特区建设发展的全局。在深圳,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定期主持召开双拥工作会议。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市几套班子领导均兵分几路,走访慰问驻深部队及其上级领导机关。市长经常参与双拥工作的筹划、部署,协调解决双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深圳双拥工作不断向深入发展。

  “新时期,做好双拥工作重点在拥军。”这是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并得到驻深部队领导的强烈共鸣。他多次告诫全市党员干部,“没有钢铁长城的守护,没有和平的发展环境,什么事都做不了,一切都无从谈起。”

  “市委市政府要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巩固国防、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部队建设的一件大事。”市长许宗衡时常叮嘱。

  掂一掂这些话,就能掂量出双拥工作对深圳有着多么重的分量!

  如今,在深圳,双拥工作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在全国也颇有影响。近年来,我市在全国率先修改完善了《深圳市驻军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深圳市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深圳市重点优抚对象、无经济收入军休干部随军家属参加医疗保险办法》、《深圳市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驻深部队拥政爱民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法规制度上保证了双拥工作的落实。

  如今,在深圳,拥军方式不断创新。文化拥军:地方与部队建立图书流动制度。在每年向部队捐赠图书的基础上,其所属图书馆定期为部队图书室更换图书,保证官兵阅览图书,常读常新。智力拥军:地方院校与部队结成共建对子,无偿为官兵提供各类知识培训。科技拥军:驻地每年都向部队捐赠电脑,并支持部队建设军营、警营网吧。此外,法律拥军、社区拥军等新模式也不断出现。

  如今,在深圳,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深入人心。27年来,深圳涌现出一大批在拥军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和企业:有当选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的廖锦洪,有长期关心部队建设的“活雷锋”陈观玉,有科技拥军成绩突出的深圳龙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文化拥军成绩突出的罗湖区文化馆……

  正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下,多年来,深圳的双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各方好评。迄今为止,深圳已连续三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连续五次当选“广东省双拥模范城”。

  拥军舍得投入重在发展

  没有钢铁长城的守护,就没有特区今天的发展。全力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努力为部队更好履行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服务,让驻深部队官兵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深圳坚持不懈的做法。

  27年来,深圳用于拥军、用于军人优抚安置的经费逐年增加。2003年,深圳更建立了军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根据该机制,深圳的抚恤补助标准在年年调整提高。今年,深圳已基本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网络体系,市、区两级双拥活动经费全部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深圳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双拥经费3亿多元,支持部队建设项目130多个,给驻深部队官兵发放生活补贴,较好地改善了驻深军警部队和广大官兵的训练执勤、战备演习和工作生活条件。3年来,深圳累计投入优抚安置经费3500多万元,优抚安置保障水平逐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人均达每月863元。

  深圳拥军,不仅舍得投入,更重在发展。

  前不久,由深圳大学支持某集团军开展技术革新,研制的“火箭炮激光对位装置系统”受到了广泛好评,目前已在全军推广应用。

  为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文化素质,深圳有计划地分期分批举办各类电脑培训班、计算机知识竞赛和科技知识讲座。针对驻深部队法律援助的需求实际,各区均成立专门为军人和家属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援助,这一“法律拥军”模式深受部队官兵好评。此外,深圳还不断拓宽双拥工作的领域和范围,组织发动基层社区、民营企业与驻深部队结对开展共建活动,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拥军工作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福田区、宝安区先后成立“企业拥军联谊会”,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加入到拥军行列,民营企业日渐成为我市新时期拥军战线上的新生力量。其间,广东旭飞集团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

  据统计,我市现有军警民共建点600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建点170多个,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多年来,我市军民关系融洽,没有发生任何纠纷和矛盾,实现了部队全面建设和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双促进。

  深圳拥军,不仅着眼现在,更重在未来。

  在部队,军营是官兵们守卫疆土、报效祖国的舞台;回到地方,深圳同样为军转干部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部队干部转业前,深圳市人事局及劳动保障部门将课堂搬到军营,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转业后,市各级各部门又想方设法为军转干部们提供最合适的岗位。市人事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仅最近3年,我市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979人,其中计划分配1870人,自主择业109人。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安置进党政机关1775人,占安置总数的94.92%;安置进事业单位的84人,占4.49%;安置进企业的11人,占0.59%,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安置任务。

  2004-2006年,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改革,深圳军转安置任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置渠道窄、安置难度大等困难。深圳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人员,重新成立了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深圳警备区主要负责人、市人事局局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为副组长,市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市军转办则牢牢树立“一切为了军转事业”的理念,主动和各部队业务部门联系,及时沟通,并邀请军队政治部门来地方军转部门座谈,或主动上门征求意见,提供服务。

  军队师、团级职务军转干部是安置工作的重点。据此,深圳积极结合市场经济特点,探索军转干部安排新路子。2006年,我市采取双向选择、专业对口、属地安置、指令性安置等方法进行安置,组织举办了团级军转干部双向选择会,在团级军转干部与相关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交流沟通的服务平台,公开安置岗位,双方互动选择。通过双向选择会,大多数团级干部与用人单位达成接收意向。在岗位安排上,我市注重发挥军转干部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安置,基本做到因才适岗,专业对口,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好舞台。

  为了让干部战士们能即时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提升适应地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深圳多层次、多渠道为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1998年,深圳高级技校(深圳技师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联合启动了“培训军地两用人才计划”,共同建立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育才学校”,并逐步完善了联合办学体系。截至2006年底,已累计培养家用电子产品维修、计算机文字录入、保安员等专业(工种)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近6000人。

  除积极安置军转干部外,3年来,我市还安置退役士兵1639人,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00人,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21人,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优属排忧解难不遗余力

  今年3月6日下午,八卦岭深圳人力资源市场热闹非凡。由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共同举办的“2007年驻深部队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60多家用人单位为随军家属提供1500多个就业岗位,涉及金融、医药、保险、销售、电子、物流等200多个专业,为应聘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就业的机会。

  随军家属就业,向来令部队官兵们牵肠挂肚。去年深圳出台了《促进随军家属就业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随军家属就业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

  《办法》规定,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均有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义务。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置随军家属。对于拒不完成安置任务的,将暂停办理该用人单位的人事安排调动。

  根据《规定》,对成功被企业接收的随军家属,每人每月可领取800元的岗位补贴;随军家属在被用人单位正式录用前,市劳动保障部门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解决暂时未能安置或安置后又下岗的随军家属的生活困难,从去年1月起,给予每人每月700元的生活补助,对已安置但月收入仍低于1000元的随军家属,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纳入每年财政预算。

  随军家属实现灵活就业以及从事个体经营、兴办经济实体的,同样可获得社保补贴或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

  为鼓励企业招用随军家属,《办法》还出台了鼓励企业安置随军家属的很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随军家属安置的压力。

  为给随军家属尽量提供满意的就业岗位,我市还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尽量多的就业岗位,供随军家属选择。据统计,仅2003年到2006年底,由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推荐安置的随军家属达387人,推荐率达100%,上岗率超过80%。

  军人子女上学,总是让部队官兵们忧心劳神。1996年,深圳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圳市驻军干部子女入园入学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此,在深圳的军人子女上学就不再难了。

  今年6月13日,6岁的晓玲牵着妈妈的手来到驻港部队驻地附近的福强小学,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就在“新生录取名单”中,妈妈高兴地把晓玲抱起来转了两圈。深圳的学位紧张,晓玲妈妈早就知道,在为孩子联系学校前,她心里非常焦急,然而晓玲的入学却出乎意料地顺利。

  晓玲的爸爸是驻港部队的一名军人。根据《关于深圳市驻军干部子女入园入学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晓玲的户口虽然不在深圳,但她同样可以享受到与深圳户籍儿童相同的义务教育。不仅如此,各相关幼儿园、小学、中学还应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驻深部队干部子女入园入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入学收费享受本市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待遇。

  学位再紧张,也要解决驻深部队干部子女们的入学问题,解除在部队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的后顾之忧,已经成为深圳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共识。据统计,近3年来,我市教育部门为部队干部女子优先、优惠解决入托入学1630人次。

  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驻深部队干部子女除了能在深圳享受完善的义务教育之外,他们在中考中还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深圳市招考办负责人则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烈士子女入学入托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烈士子女在公办学校学习期间免交学费、杂费,对其中寄宿学生酌情给予生活补助。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时降20分录取。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时降10分录取。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地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在报考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时降20分录取,并不得收取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收费标准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

  下篇

  拥政爱民,无私奉献在鹏城

  驻深部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军民鱼水一家亲。在军营,拥政观念深入军心,爱民意识根植脑海,驻深官兵为深圳的建设与发展不怕流血牺牲,做出了无私奉献。

  保驾救危扶困勇挑重担

  在深圳的边防线上、在特区的二线关口、在许许多多的其他战线上,一茬又一茬地驻深部队官兵默默地保卫着深圳的安宁,积极地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在重要关头、在危险时刻,那一身身绿军装总是出现在人们眼前。

  曾记否,2003年,深圳治安形势严峻。1000多名武警官兵奉命出击,投入深圳严打整治斗争的浪潮中,一批批犯罪分子束手就擒,一个个犯罪团伙灰飞烟灭。深圳治安的好转,驻深部队功不可没。

  曾记否,非典来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期间,深圳驻军出动1200多人次,为当地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打预防针4500多人次,接受有关非典知识咨询5300多人次,派送宣传资料36700多份,运送、转移疑似病人23次。

  曾记否,每逢深圳遭遇台风暴雨,部队官兵总是冲锋在前,义无反顾。4年多来,驻深部队紧急出动12万多人次官兵和预备役人员,转移被困群众上万人、受灾物资一大批,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台风过后,官兵们情系灾区,主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累计捐献款物500多万元。

  曾记否,2005年3月,大南山遇到特大山火,过火面积达1300多亩,驻地部队迅速组织了2100多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灭火,连续奋战8个多小时,终于将山火扑灭,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4年多来,驻深部队累计出动兵力10万多人次,先后扑灭山火20多次,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

  护航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经济特区27年的发展史,也是驻深部队建设特区、服务特区的奉献史。为确保特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驻深部队严守关口,重拳打私,不怕流血,不怕牺牲。

  2002年1月,为了拖住一艘走私船,深圳市公安边防分局一级士官章云飞在被走私分子打落入海后,凭借平时练就的过硬军事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右手一把抓住了悬挂在左船舷边的缆绳,左手则死死抓住船舷,直到走私船只落入法网。

  2005年11月,在查处一起海上走私案件时,年仅20岁的边防战士艾伟献出了宝贵生命;2006年4月,又一起缉私战斗中,23岁的边防战士林寿敏血染大鹏海域。

  27年来,驻深官兵积极参与深圳经济建设。无论是“净畅宁”还是“梳理行动”,无论是“高交会”、“园博会”还是“文博会”,安全保卫工作从来少不了官兵们的身影。在“净畅宁”和“梳理行动”中,驻深部队识大体、顾大局,为了深圳的繁荣弃自身利益于不顾,主动拆除临时建筑145处、近45万平方米。

  27年来,为保证深圳繁荣稳定,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驻深官兵把深圳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纳入巩固国防和特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

  深圳警备区为深圳市筹建了民兵应急分队。这支队伍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逐步参与到深圳的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保、交通协管等工作中。2003年10月,深圳市民兵应急分队被中央综治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民兵建设先进集体。

  深圳市预备役防化团如今成立5年了,这支队伍积极加大训练力度,部队整体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多次参加全军应急救援、广东省反恐和深圳市防空袭击等实战演习,战斗力、快速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被广东省评为反恐演习先进集体,被誉为特区“保护神”。

  2005年10月,组建才4个来月的驻深某预备役高炮团在广东省组织的预备役高炮部队实弹射击演练中首次亮相,一露面就打出了特区部队的气势,赢得了各级领导称赞。2006年6月,组建一年的该部现役军官参加上级组织的大比武,16个比武项目中,获得了5个单项前三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年4月,在上级部门组织的机关军事科目评比竞赛,该团又取得了团体第一,单项7人次获第一的好成绩。今年7月19日,广州军区在广州隆重召开第三届“国防之星”表彰大会。深圳市副市长、驻深某预备役高炮团第一政委陈应春成为我市组建预备役部队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预备役军官。

  爱民特区窗口无私奉献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是驻深部队的一贯口号。在深圳,驻深部队官兵争当精神文明建设的模范,为深圳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

  官兵学习雷锋、丛飞好榜样,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目前,驻深部队有300多个帮扶活动小组长期活跃在特区内外的大街小巷。

  多年来,“深圳特区好六连”的官兵坚持为龙岗区、街道敬老院老人做好事,组织官兵到社区看望孤寡老人,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理发、洗衣服,打扫卫生,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逢年过节还要带上慰问品,带上精彩的文艺节目慰问老人,每年大年初一,连队官兵第一件事就是给敬老院老人拜年。老人们逢人就说:“好六连的姑娘、小伙们真像我们的亲儿女。”

  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的官兵总是利用节假日,以“无偿献血、奉献爱心”这一独特方式答谢深圳人民的厚爱,仅2006年一年,近千名官兵就献血20多万毫升。

  深圳警备区充分发挥驻军协调机构的桥梁和排头兵作用,深入开展“争做特区服务生、争当群众贴心人”的双争活动。近年来,警备区先后组织国防知识讲座达48场次;为地方军训干部、群众、学生达12万人次,军事表演60场次。检查过往军车1万多辆次,查扣假冒军车2000多辆,还积极援建汕头希望小学,向河源贫困山区人民捐物捐款累计达200多万元。

  驻港部队深圳基地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八一、春节,用结余的经费购买大米、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分送到驻地附近的困难户、特困生家中。

  广东边防总队深圳医院率先在全国医疗医院开设“外来工门诊”,已先后为6000多名经济拮据的农民工、弱势群体进行治疗。最近,在1元挂号的基础上,又推出外来工每月只需交纳7元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措施。

  军爱民,民拥军,军地携手建特区,军民同心创辉煌。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就是就是一座以双拥模范著称的城市,如今,为了蝉联第四次“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圳军民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双拥共建高潮,双拥工作更加深入。

  今年1月,广东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到深圳进行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工作检查。离开时,他们动情地说:在深圳,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双拥氛围,目睹了扎实有效的双拥工作。可以说,深圳双拥工作同其他许多工作一样,是全省、全国的排头兵。

  “八一”前夕,宝安区团委组织青少年艺术歌舞队为边防战士演出歌舞、小品等。图为少年芭蕾舞小演员的精彩表演。

  本报记者邱海彬通讯员贺行江摄

  日前,盐田区文化局、民政局、双拥办在区行政中心市民广场,举办“盐田区第四届社区艺术节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为驻盐部队带来美的享受。本报记者丁庆林通讯员陈煜斌摄

  昨日下午,深圳市沙头角暗径西村驻地群众来到驻深公安边防六支队十二中队,慰问了长年驻守在梧桐山上的边防一线执勤官兵,并给他们送去了鸡蛋、水果等一批农副产品。本报记者李伟文通讯员刘洪瑞张建伟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