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庶英深情忆父亲郭沫若:慈父·严师·斗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02: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七月三十一日电题:慈父·严师·斗士 ——郭庶英深情忆父亲郭沫若 中新社记者淮黎霞 “我和父亲不仅是父女关系,我们还有师生关系,当年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而我则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在女儿郭庶英眼里,父亲郭沫若既是自己的慈父,又是自己的严师。他又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一个有极大包容心的人,一个有丰厚知识而又十分平和的人。 八一前夕,记者采访了郭沫若的女儿郭庶英。她退休前在外国专家局工作,现为郭沫若纪念馆特邀研究员、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郭庶英一直记得父亲的一段表白:我要以松柏的态度来刻画出自己的年龄,能成为合抱的大木,给天下的劳人以一片清荫。即使中途遭了电击或者枯死,我也希望它的残骸能够供给贫苦人一把取暖的柴。 在郭庶英眼里,父亲郭沫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父亲的革命生涯是从北伐开始的,他当时在北伐军总政治部任职。北伐节节胜利,蒋介石却在乘机酝酿着更大的阴谋。父亲目睹了蒋介石种种叛变革命的罪恶行径,愤慨地离开了。他借住在朱德租住的两层砖木结构民宅南昌花园角二号,撰写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以亲身经历揭穿蒋介石的假面具,号召民众擦亮眼睛起来反蒋,并因此被蒋介石通缉。 郭庶英说,父亲不仅是一个文化斗士,还是一个革命战士。他获悉南昌起义的消息后,毅然和政治部主任秘书李一氓及阳翰笙等一道,于当晚乘坐手摇火车出发赶赴南昌。抵达牛行车站时大雨滂沱,江面上一只船也没有,于是郭沫若决定,自己先和会游泳的阳翰笙游过江去。正当他们准备脱衣下水时,对面来了一只小船,贺龙派人来接了。父亲被委任为宣传委员会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 郭庶英告诉记者,起义部队进军广州。郭沫若与周恩来、贺龙、恽代英等率大军向南方进发。在南下路上,父亲有时吟着自己做的新诗,有时和战士们一起高唱《大军进行曲》、《少年先锋歌》。在部队到达瑞金的时候,他与贺龙一同由周恩来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谈到父亲在日本十年的流亡生涯,她告诉记者:“我父亲去日本是形势所迫,也是党的安排,他并不是逃脱,而是从战场返回书斋,开始另一种形式的战斗。” 对此,周恩来曾说过一番话:“郭沫若不但在革命高潮时挺身而出,站在革命行列的前头,他还懂得在革命退潮时怎样保存活力,埋头研究,补充自己,也就是为革命作了新的贡献,准备了新的力量。他的海外十年,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 郭庶英说,一九四一年,父亲正好五十岁,周恩来伯伯建议举办“庆祝郭沫若五十诞辰和创作二十五周年”的活动。周伯伯说:“为你作寿,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政治斗争,通过这次斗争,我们可以发动一切民主进步力量,来冲破敌人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法西斯统治”。 周伯伯明确表示:“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郭庶英说,这次贺寿活动规模很大,搞成了全国性的,当时有两千多人参加,很热闹,会场内外陈列着送来的寿联、贺诗、文轴。这样的活动应该是对父亲最大的肯定。从此,父亲的创作热情和斗志更旺盛了,父亲那段时间创作的史论和史剧,在各地的革命运动中发挥出令人震撼的作用。 虽然事情已过了六十多年,今天回忆起来,郭庶英依然激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