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令”:有多少停留在口号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22:17 东方网-劳动报

  编者按

  有关部门下发有关高温津贴的通知至今已整整23天了。其间,申城35℃以上的高温持续了24天。那么,在高温一线作业的人员是否都拿到了高温津贴呢?昨日,记者走访了一些接受高温“烤”验的岗位,结果喜忧参半,对相关部门出台的“防暑令”,一些企业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了“水中影”。

  公交司机:伴着45℃高温上路

  场景一

  岗位:公交车司机地点:沪松专线公交车厢高温防护:每月220元高温费,连发三月

  中午时分,江宁路康定路口。记者乘上一部开往南京西路的非空调车,闷热的车厢里难以喘息,站在驾驶室旁,发动机烫得令人不敢靠近,记者手中的温度计迅速升至45℃。驾驶员小赵不时拿起毛巾擦汗,趁着等红灯的间隙喝上两口茶。记者问起“这么热的天,高温费有吗?”小赵摇摇头说:“好像看到单位里贴出了有关发放高温费的文件通知,但是现在还没拿到手。我记得去年我们是发过一笔高温费的。”

  开了五六年公交车的小赵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7点多出车,到下午二三点钟就能下班,“这么热的天,谁不愿意开空调车?可是队里的车还没有完全更新,早晚高峰压力很大,非空调车总得有人开吧?好在车队安排我每周做5休2,高温天的休息基本上能保证,每月也能拿到1800元左右。”此外,车队还给他们发放了盐汽水、毛巾等防暑用品,“如果还能发上几百元高温费,就更好啦!”小赵笑着补充道。在长乐路终点站,记者跳上一辆强生公交公司下属的沪松专线公交车,车厢内热浪滚滚,乘客们摇着手中的扇子,面对着大开的窗户透着气。司机一边拿毛巾擦着汗一边告诉记者:“前两天车厢内温度已经超过40℃,但要工作也没办法,领导有时会来慰问,基本上每天发一小瓶矿泉水。”当被问及,是否知道有关“支付高温津贴”的规定时,司机连连点头,他向记者透露,7、8、9三个月,他们每月会领到220元的高温津贴。

  □

  泊车员:已领了两个月高温津贴

  场景二

  岗位:泊车员地点:桃浦真南路万隆停车场高温防护:每天单位发2瓶盐汽水,如果35摄氏度以上的话,还加2根棒冰

  昨天下午2时,记者随机来到桃浦真南路上的万隆停车场。占地98亩的停车场密密麻麻停了近600辆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由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气温降到了34摄氏度左右,有些凉爽的感觉。记者走进停车场门卫室,觉得有一阵凉意,原来屋顶上的吊扇在转动,墙上挂壁式的空调也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不时有卡车进出停车场,站在卡车旁,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使人感到燥热。

  记者问泊车员薛松,当气象预报37摄氏度时,停车场的地面温度有多少摄氏度?他回答道:“大概要超过50摄氏度吧。反正站在门口的大伞下,感觉是热烘烘的。特别是卡车停在面前登记时,感觉更热。”他告诉记者,今年的高温补贴已经发了两个月了。每月5日发工资的时候,高温津贴一起发给我们。每天高温时,单位还发给我们2瓶盐汽水,如果35摄氏度以上的话,还加发2根棒冰。我虽然在高温下工作,但我感到很开心,因为单位对我们关心周到。领导还关照我们,在中午时段要轮班休息,让我们进房间避开高温。

  一线女工:没有听说过高温津贴

  场景三

  岗位:生产一线女工地点:上海光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高温防护:没有收到政府职能部门下发的通知

  上海光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零配件的企业,15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并没有空调。昨天,一场大雨后,室外气温摄氏32度,一进车间,气温骤升到摄氏36度。女工们说,不下雨时气温都在摄氏40度以上。

  记者在车间里看到,20多名女工在装配零件,旁边放着20多台摇头扇。车间里的主要热源来自于13台大型的注塑机,女工的工作只是坐在机器旁按动按钮,但依然要出一身汗。

  公司生产厂长沈华告诉记者,因为装空调少说要花200万元,考虑到公司的效益,他们实在无力承担这笔费用。

  对于国家规定的10元一天的高温费,女工们都说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公司每个月发给他们50元的高温费。对此,厂长沈华说,厂领导已经准备按照国家的标准发放,但是暂时没有通知员工。

  沈华告诉记者,因为7月份的工资还没有发,所以,他们本月会按照每天10元的标准补发给职工上个月的高温费。沈厂长说,光进塑料公司已经成立了工会,他们一定会通过工会把厂里即将实行的新标准通知到每个职工,不能让劳资双方产生误解。

  沈华同时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沈华说:“我们是在上个月通过电视和报纸得知了国家实行高温补助的新标准,但是至今,我们没有收到任何一家政府职能部门给我们下发正式通知,所以我们也很困惑。”

  “我们公司是中日合资企业,如果我要调整公司的有关制度,肯定要报告到日方老总那里请他批,但是,我总不能拿着一张报纸去请他批,总要拿着政府文件吧,可我们不知道该向哪一个部门拿。”

  权威声音: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处:发放高温费的通知我们已通过媒体、文件等形式广泛下发、宣传,如果有些单位领导以‘没看到文件’为由搪塞,给自己不发高温费找借口的话,那么属于‘应知未知’,仍应承担相关的责任。

  建筑工人:“防暑令”难进工地

  场景四

  岗位:建筑工人地点:宝山区、长宁区等建筑工地

  高温防护:手头资金困难,没钱发放高温津贴

  在地处宝山区的宝丽建设工地,记者看到,上海建工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工会干部正在检查高温津贴发放落实情况。该公司明确规定:公司在建工程范围内,分包单位以劳务清包形式承包分包工程的,由各分公司所属总承包项目部按照《通知》要求发放,费用由各分公司支付承担;以部位分包、专业分包、业主指定分包形式承包分包工程的,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并支付务工人员高温津贴。

  当天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莫干山路、昌化路一个正在装修工地,好几位穿着“海银装饰”红色工装的员工异口同声称:不知道有这回事,还向记者打听有关文件什么时候发的?

  3时40分,记者经过轻轨3号线中山公园站下的绿化地带,随访了几位正在除草的农民工。来自江苏淮阴的农民工老火告诉记者,他们也从没有拿到高温津贴。

  记者随后来到浙江舜杰建筑集团“凯欣豪园”工地。在场的农民工称不知道此事,记者随即采访了该项目部经理。对方先是向记者介绍,公司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如保证员工茶水供应,还发放了高温慰问用品。他同时坦承,知道关于发放高温津贴的要求,但是,单位目前手头资金困难,没钱发放高温津贴。

  □

  相关链接

  津贴标准每天10元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总工会《关于本市企业高温季节津贴标准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季节津贴,津贴标准每天不低于10元。

  试用期也应发高温费

  按照相关通知精神,无论是建筑工人、公交车司机,还是环卫工人、机械厂操作工都应发高温费。高温费是根据劳动者的岗位和单位的传统惯例来确定的,凡在高温岗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工,即便是在试用期也应发放高温补贴。

  减工时不能减工资

  国家四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目前,在各地出台的细化文件中,建议调整工时的标准以“超过35摄氏度”居多。

  职工中暑属于工伤

  室外作业的职工常常发生深度中暑,往往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性命。如果职业病防治部门鉴定为物理性中暑者,劳动者可到劳动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相关法规享受工伤待遇。企业拒不支付,职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爱问(iAsk.com)
·07年新浪冠军项目 ·网络赚钱新浪分类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城市活动大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