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04:00 深圳特区报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不畏浮云遮望眼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述评之一

  上半年,深圳GDP预计达到2969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35.3%,远高于GDP的增速;上划中央各项税收收入增长87.8%,增幅为去年同期的4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6%和15%。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上升为1.52亿元。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2.6立方米。

  本报记者叶晓滨

  8月初,深圳经济“半程跑”亮出“成绩单”:上半年,GDP预计达到2969亿元,同比增长13.2%。有人注意到,这个数字,再次低于全省同期14.3%的平均水平。

  尤记得,去年上半年,深圳GDP增速首次低于全省水平,全国不少媒体纷纷前来“刨根问底”。没想到,一番细究后,却“挖”出一个更有意义的“新闻”——

  深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发展模式之变”,加快由“速度深圳”模式向“效益深圳”模式的战略转型。

  一年后的今天,战略转型的足音依然铿锵。深圳,正从容不迫地超越发展路径的“卡夫丁峡谷”,全力推动增长模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另一种更为迷人的风景。

  平稳,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之福

  翻开近年来的经济数据,我们会发现,深圳经济增速一直以15%为轴线,在上下2到3个百分点的区间内波动。以这样一个稳定的增速,深圳经济总量一年一个台阶,成功实现从1000亿元到2000、3000、4000、5000亿元的跨越,今年还将突破6000亿元。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近几年,即使受到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等因素的影响,深圳的经济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有心人感叹:“别人热的时候,我们不热;别人冷的时候,我们不冷。深圳经济发展有一种难得的稳。”

  一个“稳”字,准确贴切地描绘了深圳经济发展态势。多年来,深圳经济能够始终在一个较大的基数上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正是经济肌体健康、运行理性有序的特征体现。“平稳健康,是经济发展之福,城市发展之福”。稳,是成熟的体现,是活力的体现,也是经济具有较强的抗风险性、可持续性的体现。力求平稳、避免大起大落,正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经济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这个“稳”,着实得来不易。近年来,深圳发展面临人口、空间、资源、环境等要素条件的硬约束。“四个难以为继”、“四大严峻挑战”日益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瓶颈”。如果不是这些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逐步获得解决,正在经历发展模式转变的深圳经济,“稳”从何来?

  “稳”,诠释的是“好”与“快”的辩证法,是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协调统一。如果与过去27年里平均28%的深圳速度比,13.2%在许多习惯于“速度论英雄”、“总量论英雄”的人看来,的确算不上“步履匆匆”。但深圳人对此心稳神定。因为,就速度而言,是有些“放缓”;可就效益而言,却在全力“加速”。

  转型,力求增长与发展的同步

  增长不完全等于发展,只有当增长兼顾和满足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求时,兼顾了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环境资源承载量的合理性时,增长才是真正的发展。这是现代绿色经济发展理论的观点。

  据此,人们推导出“绿色GDP”的概念:当传统的GDP减去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健康成本之后,剩下的GDP称为“绿色GDP”。只有当绿色GDP>0时,增长才有意义,才是对发展的推动和贡献。

  前不久,市委主要领导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有这样一番评价:“从表面上看,GDP实现13.2%的增长,这个数字一般。但这个增长,是在节能降耗、循环发展,不以牺牲人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通过全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的。可以说,我们赢得了发展,实现了发展与增长的同步。”

  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增长,从而更好地认识、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与本质,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不是将“发展”简单地还原为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又简单地等同于GDP的提高。这是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谋划发展模式转型、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2005年初,在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首次作出了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历史性跨越的重大部署。在向全市党员干部解释何谓“效益深圳”时,市领导提出了“四个下降”、“四个提高”的框架标准,强调要推动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明显下降,单位产出能耗下降,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程度的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以及经济增长中科技的贡献率、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绿色GDP和循环经济贡献率的提高。很显然,深圳决策层认为,这些方面的“下降”与“提高”,应该比GDP的“增长”更受关注,也更有意义。

  从2005年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瞄准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和增长方式的真转真变,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全方位发力,好戏连台——

  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相继推出,使模式转型成为可考核、可衡量的“硬杠杠”,成为引导干部政绩的有力“指挥棒”。有媒体评价说,深圳掀起了一场“指标革命”;

  自主创新、循环经济,是两大重要抓手。按照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更多利用无形资源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去年颁布《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的“1号文件”。随后又集中推出20个配套文件,形成了推动自主创新“1+20”政策框架。循环经济,立法先行。全国首部发展循环经济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去年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紧接着《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和《深圳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近期实施方案》,绘出深圳循环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上游竞争、竞争上游”。深圳新时期的发展,必须坚持高标准,瞄准高端化,抢占制高点。今年年初,市委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发出“一号文件”,市政府就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颁布“一号文件”……

  一整套向“效益深圳”模式转型的“组合拳”,形成了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制度环境、政策法制环境,为深圳经济在过去25年创造辉煌的基础上再创辉煌注入了强大活力。

  串串数字亮点,模式转型“成绩单”

  “组合拳”力推战略转型,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

  “增长平稳、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消耗降低、民生改善、环境更好”。这是近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年经济工作时,与会者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如果我们分析GDP增速背后的经济指标,不难看见一幅更为精彩靓丽的“效益深圳”发展图景。深圳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中透出一串串耐人寻味的亮点与新意——

  以市场驱动、自主创新驱动等内生经济力量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愈加明显。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GDP增幅0.1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速,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贡献率稳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专利授权量增长44%,含金量最高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更是增长52%。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质量越来越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35.3%,远高于GDP的增速;上划中央各项税收收入增长87.8%,增幅为去年同期的4倍。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6%和15%,增幅显著。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上升为1.52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四大支柱产业主导作用突出,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新的提升。产业高级化、适度重型化取得积极进展。

  资源能源消耗水平进一步下降。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得到有力落实。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2.6立方米。生态环境效益水平明显提高,空气和水环境有明显改善。

  民生净福利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各级政府按照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要求,将更多公共财政资金投向民生福利,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

  这些数字亮点,正是深圳各级党委政府思想上真转、政策上真变、落实上真干的一份沉甸甸“答卷”,是全市干部群众不畏浮云遮望眼、咬定青山不放松,从容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成绩单”。转变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我们已经精彩起步,未来仍须加倍努力。这是深圳特区承担的使命所系。它是一条新路,更是一条不得不走的活路。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