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活动结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18:36 红网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下乡”活动结束(图)

  湖南师大12名学子的爱心与热情让这个夏天的阳光格外灿烂。7月20日,由广东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与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举办的兴边富民助学工程志愿者活动正式启动。经过层层筛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12名大学生成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4人一组分别前往永州道县、永州江华、吉首花垣三个助学点展开一周的调研工作。

  这项民族团结助学工程面向中西部地区上不起学的中学生。在今年受助的500名贫困生中,少数民族的学生达到50%以上,惠及44个少数民族。初中生每年享受500元的资助金,高中生每年享受1000元。

  为了落实这些助学款项,志愿团队深入实地,对已受助和将要受助的学子进行采访和调查。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了许多贫困学子尤其是少数民族及湘西等少边穷地区的孩子,虽然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但依然有着美好的读书梦想。

  智障妈妈的聪明儿子

  在素有“小桂林”之称的道县寿雁镇牛路口乡周塘村有一名12岁的小男孩就是我们走访的第一个对象。因为家在非常偏僻的地方,高山环绕,我们经过很多波折才找到陈木先的老家。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他家在这里并没有房屋,他的父母在镇上做搬运工。这里有的只是他一个早已过世的叔叔留下的一间房子。正当我们准备赶赴镇上寻找陈木先时,一位老奶奶得知我们的来意,便讲起了木先在家的情况。在镇上木先父母做搬运工的地方,我们还是没见到他。陈木先的父亲正在卸货,我们招呼他过来时,发现他脸上已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早年因车祸他的脑袋和腿脚都留下了后遗症,一直在打针吃药。前些年都是靠捡破烂为生,现在做搬运工,虽然每天起早贪黑最多也只能挣40块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陈木先的母亲是智障,没有劳动能力,只能做点简单的家务。这样一个困难的家庭,前两年又添了个小女孩,更加重了这个家庭的负担。在搬运地的附近,他们有个暂时的家——一间简单的宿舍,屋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这台电扇和电饭煲。几经辗转,我们终于找到了陈木先——一个乐观活泼的小男孩。由于母亲的问题,陈木先从小就是由年迈的奶奶带养。采访中,他脸上一直都带着笑容,但是他堂姐向我们透露小木先背地里偷偷地哭过很多次。木先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能成为一位科学家。

  瑶寨里的“小牛犊”

  在道县的南部有一些瑶寨,14岁的李乾文就生活在这里。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诚实、懂事。李乾文家的房屋还是几十年前爷爷用土砖砌成的,房粱上布满蛛网,屋顶还有几处没有瓦片遮掩,一到下雨天,屋里就会漏雨。家中唯有的四间房,要供7个人居住,屋里十分简陋,连个象样的杯子都没有,我们去时,乾文的奶奶只能用一个热水瓶盖倒点茶来招待大家。卧室里光线暗淡,空间狭小,但同时也是小乾文学习的地方。他很爱惜自己的书籍,把所有用过的书本都保存下来,他说要留给弟弟妹妹们,让他们都学到知识,跳出农门。小乾文很懂事,读书之余,他还帮爷爷奶奶干活,说起这个懂事而又能干的孙子,爷爷奶奶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二老在家以种田为生,喂了两头牛耕种田地,前不久那头老牛不幸摔死,就剩下这头小黄牛。乾文对家里剩下的牲畜疼爱有加,平日里有空就帮小牛捉虱子。乾文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家,但即使他们如此拼命的工作仍然很难维持整个家庭的开支,现在老人的身体不是很好,既要打理田地,还要照顾几个小孩,生活十分艰难。回来的车上,小乾文一直沉默不语。他说,只有在别人玩的时候自己不断努力,不让他人超过自己并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才有可能走出农村,踏入城市。

  2006年9月,广东嘉宝莉公司让这两名贫困的孩子圆了上学梦。在这个嘉宝莉班,有49名同样受到资助的学子。他们的家庭都很贫困,他们都肩负着沉重的负担,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梦想从来都没有停止生长。

  走访回来后的志愿者将所有采访了解到的情况制作成专题片〈梦想〉,并撰写了深度调查报告,让社会更多的关注西部,关注西部教育,关注西部学子。

  (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 周玉婷 耿斌斌 谢琰 邹红艳)

稿源:红网 作者:周玉婷 耿斌斌 谢琰 邹红艳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