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 “山河依旧”变山水新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05:4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2005年初,当金堂县淮口镇被确定为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时,有人曾提出疑问:这个曾因“山河依旧”而“名声大噪”的镇真的能变样吗?

  一份统计资料打消了人们的疑虑: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8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9.8亿元,工业收入实现7.3亿元;规模企业总产值实现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460元。

  这个千年古镇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记者再次走进淮口。

  两年后是否“山河依旧”?

  调查:山水新城呼之欲出

  车出成南高速公路淮口收费站,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依山傍水,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与著名的西晋白塔相映成趣。进入城镇,街上车水马龙,井然有序;两年前规划的新区,一条条大道纵横交错,新建的政务中心、学校、医院即将投入使用;工业园区内,成都电厂、仙美妮鞋业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确实比原来好多啦。”汽车站前一家小店铺的老板细数着镇子里的变化:道路新设了隔离栏,安装了路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不再乱开乱停;新整治的河滨路上翠柳依依,地上铺设了漂亮的方砖;沿街店面进行了统一整改,每天都有环卫工人轮流保洁;扩建后的淮口大桥旁新建了一个规范市场……两年不见,这个千年古镇产业初具,面貌更新。

  以“建沱江两岸的中等城市”和“古今辉映的现代山水城市”的发展理念,两年来,该镇在金堂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以项目为载体,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启动新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为核心,镇上请来省市县专业机构,对淮口城市中、远期规划进行了高标准高起点的制定和修编;在城市建设中,用好用活用够市、县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好城市建设资金问题,继2005年启动和实施34个重点工程和项目后,2006年又成功打造了城镇主轴线,对新汽车站至淮口大桥过境路实施了“白+黑”改造。目前,淮口镇城市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6%,区域中心镇的地位得以凸显。

  在建设的同时,淮口镇还坚持“建管并重树形象”原则,开展了城市化管理试点工作,制定并实施了金堂县淮口镇城市化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一办一队”,即由淮口镇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和以县级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综合管理执法队。按照“县城如何管,优先发展重点镇就如何管”的理念,镇上做到城市卫生秩序重整洁、城市管理秩序重规范。探索出了交通秩序管理规范化、道路运输管理法制化、人力客三轮管理市场化、管理投入多元化的城市管理“四化”模式。

  发展后劲从何处体现?

  调查:产业强镇形态初显

  “城市人口达到8万人,建成区面积达6.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75%;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7亿元(含金堂电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60元……”在淮口镇今后5年的规划中,记者看到一组振奋的数字,而全镇上下对此信心满怀。

  “我们不仅是金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东区,还是成都市的能源、纺织印染、制鞋(服装)产业基地,目前园区已初具规模,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建成了3.8公里日供气8万立方米的输气管网,印染区和制鞋区分别架设了10千伏供电线路,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纺织印染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试运行。短短一年多时间,已引进纺织、印染、制鞋等20个大中型项目,协议资金15亿元,基本形成了现代工业区和产业集群。”该镇相关负责人骄傲地说。

  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是支撑。据悉,抓住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淮口镇正全力打造成都能源基地、中国西部轻纺城和中国女鞋之都·金堂制鞋工业园。下一步,镇上还将重点抓好纺织印染区项目、鞋业制造项目和其他中小企业的协调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努力营造优质的投资软环境。同时,配合县招商局,用够用活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形式,不断巩固招商引资成效,做大做强工业企业,确保电力能源、纺织印染、鞋业服装产业基地尽快成规模、出效益。到2011年,力争年产值100亿元。

  工业的集中发展自然引领着农民的集中居住。目前,约20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区工程正在建设中。参照成都市“到2007年建设成为经济增长快、人居环境优、辐射带动功能强、风格独特的小城市,城镇居住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或镇域城镇化率60%以上”的各项指标,淮口镇已被成都市建委列入“最有可能率先成为小城市的重点镇”,真正成为人居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劲的山水新城。

  杨代军 本报记者 陈泳 谢明刚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