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04:59 深圳特区报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行棋高端立潮头

  ——深圳经济社会发展述评之四

  本报记者刘伟

  夜幕低垂,登临莲花山顶,你会发现深圳中心区CBD明显“长高了”:顶级写字楼、高档酒店比肩云集,一片流光溢彩。殊不知,每座高楼就是一个财富“聚宝盆”,不乏ABB、COSCO、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跨国公司的身影。据统计,福田区汇总纳税的总部企业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的三成。

  总部经济,是深圳破解四个“难以为继”和四个“严峻挑战”,行棋科学发展之路的“手筋”之一。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高级化产业体系,正推动着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让特区后劲十足。

  数字为证: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贡献率不断提高,增加值占深圳GDP比重达到53.8%,充分体现出支柱产业的主导性。这就不难理解,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在结构竞争力一项上,深圳能以0.925的指数位列内地城市第一。

  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已成为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支点,成为深圳发展模式转轨的驱动器,使深圳能够劈波斩浪,稳步走高,勇立潮头。

  瞄准高端播种“高产田”

  深圳地域相对狭小,经济要再上台阶,靠比拼资源的摊“大饼”模式,显然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产业结构又不可能大而全,产业链不可能长而全。

  方向在哪?深圳市委市政府找准节点:大力发展在核心产业、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大力引进高端项目,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名牌战略,播种“高产田”。

  高端突破,深圳首先从产业外部入手:政府出台了推进自主创新的“1+20”文件,形成政策框架,建设“深港创新圈”,企业创新活力得以迅速释放,整个城市创新力倍增。今年上半年,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达6823件和1080件,增长7%和52%。

  高端突破,深圳还对产业内部升级:中华映管、沛顿科技、日东电工、日立环球等相继落户,涉及液晶模组、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硬盘等高端产业。同时,适度重型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汽车整车、集装箱半挂车、混合动力大巴和汽车电子等产业快速发展。

  土地虽紧,但深圳绝不卡高产出的“种子选手”。在宝龙碧岭工业区,方正微电子、华润微电子、意法半导体等企业扎堆。截至今年6月,该片区已引进项目45个,预计全部投产后将创年产值500多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9.1%,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占近六成,为财政收入、税收贡献不少。这从侧面说明,深圳制造业向产业链加值“微笑曲线”两边含金量高的研发、服务、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减小了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政策的负影响。

  集聚成链打造“生态圈”

  转型高端,需要基础。当前,区域竞争已进入产业链的较量,上下游齐聚的产业“生态圈”,已成为一个地方吸引资本的关键,也成为考量一个地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外商看来,与别的城市相比,深圳竞争力最骄傲的优势,就在于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这是税收优惠、水电便宜等因素不可比拟的,而且会在无形中吸引更多投资和技术转移。

  深圳的确不遗余力焊接产业链条:打印机配套率达91%、PC机80%、激光视盘机64%、稳压电源53%、计算机主板及功能板41%等。在富士施乐公司二楼会议室,有一张广东省地图,上面标有83个零部件供货商,其中,70%来自深圳及华南地区,29%由海外进口,1%自产。

  近年,面对土地资源的紧缺,为提升服装、黄金珠宝、家具、模具等优势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深圳又大力建设9大产业集聚基地,一批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开始运营,大举运用高新技术“改头换面”,形成从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产品通路。

  公明内衣基地就是一个缩影。从原材料到设计、制造、运输,均有国内外公司参与,其合作的产品包括黛安芬、VSS等国际一流品牌,迄今已有2.8亿件品牌内衣从公明走向国际市场。

  完整的产业配套,也形成了“母鸡带小鸡”的创业群落。华为、长城、创维、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就像强大的“磁场”,带动得润电子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的成长,使深圳创新资源不竭,产业升级动力不息。

  浇水施肥培育“生长点”

  目前,全球产业转移正出现一种新趋势,就是服务业外包。包括金融、物流、文化、中介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少、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强、辐射广,完全符合深圳产业结构升级方向。

  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深圳舍得浇水施肥:今年1月,市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发布了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又出台促进深圳港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积极消除政策壁垒,抓住CEPA机遇,主动承接香港服务业转移。

  金融业发展生态不断改善。为吸引金融机构总部落户,配套奖励金额高达2000万元,并把最好地段留给金融企业。巢好鸟栖:目前,深圳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50多家,是国内基金和创投基地。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5.1%,成为深圳经济一大亮点。

  得益于近年海空港等基础设施以及通关模式改革,物流业这根支柱对深圳经济的支撑力更强。今年上半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增长了13.8%、9.1%和15.3%。在不久前闭幕的首届“物博会”上,中国航空集团准备在深设货运基地,飞利浦与深圳越海签订30亿元的供应链合同等,就传递出国内外物流“霸主”对深圳物流业环境青睐有加。

  文化产业虽然起步晚,但起跳、加速有力。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启动,有的还与旧工业区、旧村改造相结合,实现产业置换。福田区就把沙尾旧工业园改造为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打造出口基地。今年文博会期间,该基地600多家品牌商家共成交40多亿元,显示了文化产业这种新型“都市产业”蕴藏着巨大能量。

  消长平衡防止“空心化”

  转型高端,种“高产田”,一批高耗能、低产出的加工贸易企业和传统产业,可能会在成本上升和政策变化的双重挤压下外迁。深圳当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曾出现过这种正常现象。

  但从今年上半年和近年深圳经济走势看,增速一直维持在15%上下2到3个百分点的箱体波动。经济没有大起大落,出现“空心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注意产业消长平衡,把握好产业转移节奏。

  据统计,2005年以来,深圳外迁企业共500家,但真正办理迁移变更手续、整体迁出的只有110家,低于全市企业总量的千分之一。而同期,全市吊销、注销企业近4万家,远小于同期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其中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的就有2万多家,而且质量明显改善,外资企业增多,特别是金融、物流、文化增多。

  地处深圳中心区的福田区,同样面临企业外迁不可扭转的考验,但政府并非无可作为。该区积极营造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等,把企业“大脑”留住。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福田已达75家,CBD一栋写字楼流出的税收和财富就相当于数平方公里土地的产出。与此同时,该区又在河源和平县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把对口扶持与主动引导企业转移制造基地相结合,首批21家钟表企业已于日前入驻开工建设。

  立足高端,竞争上游,为探路科学发展的深圳铺设了轨道,竖起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牌。这条路,走下去就是深圳冲破障碍的活路;这着棋,走活了就是深圳永立潮头的妙手。深圳定不负重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