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漫游者潜入北京美丽秘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1:56 青年周末

  ◎文/孙扬 本报记者 刘迪 黄健

  出发 到达 游荡 离开……

  漫游北京,快城市里的慢心情

  直到有一天,当你能够不再把这座城市当成生存的战场,而是漫游的基地,你会发现:其实城市很小,自己很大。

  我认识一个出生在瑞士的华裔朋友很喜欢在北京走路——不是为了逛街、访古、减肥或者呼吸新鲜空气,他只是喜欢在北京的街道上走路而已。每次和他一起吃饭,就一定要预留出陪他闲逛的时间,从胡同到胡同,从这个门到那个门,我一路上总是有着打不完的哈欠,心里暗自抱怨着时间就要这么走没了,他却是永远乐此不疲地东张西望:“你看这家的大门口很古老哦”,或者“不知道站在那座高楼楼顶上,会不会看见晚上的天坛呢?”

  我想他应该就属于我们这次要说的“国际漫游者”,他们不像普通的外国游客,下了飞机就被领着去爬

长城游故宫吃烤鸭逛秀水,然后送往机场拜拜回家;也不像走遍全球的资深探险家,来之前早已把旅游资料翻了个遍,一到北京就指哪儿打哪儿,就像被卫星定位过的导弹般准确高效。而漫游者们则恰恰相反,身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与那些如雷贯耳的风景名胜相比,这些身居异国的人们宁愿去选择在城市中懒散地随便乱走,边走边看,自己去发掘城市中被忽略掉的细枝末节。

  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出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无计划性的漫游,然后离开……与激动人心的探险之旅、周到细致的度假旅行相比,城市漫游远不是能够拿出来向别人炫耀的经历,也不是漫游者的故作姿态,它更像是一个内心“有闲”的游客的即兴发挥,然后再抱有一点“会不会发生或者看见点什么有趣东西”的期待。

  我的那个瑞士朋友走路时,除了爱探头探脑之外,经常就是一副邋里邋遢的模样,他最爱穿的人字拖鞋好像永远都是拖在地面上。结果大概是因为样子太过随便了,完全看不出是个游客,更不要说还是个国际友人,于是经常被一些外地游客甚至是北京人误以为是本地人,居然上前拦住问起路来,现在让他每次讲起来都会觉得有趣。

  在法语里有个“Flaneur”的单词能和“漫游者”对应,它意指“散步者、闲逛者”,尤其是指在19世纪的巴黎城中,那些有财产支撑而无须经营劳动的人士,他们终日的生活就只是“着装考究,气质儒雅,闲来无事,漫步街头,悠悠哉哉”。

  现在的北京不是200年前的巴黎,但漫游者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的。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凡事都在强调效率的城市里,走路要快,说话要快,吃饭要快,抢生意更要快……却始终还是会有人愿意去放慢脚步,深呼吸,然后伸个懒腰踏上城市的漫游之旅。在北京这个日益国际化的大城市里,则更是有着国际化的“漫游者”队伍,他们抱有着不同的目的或任务,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工作、学习、追寻爱情、走亲访友,同时也有着一种共同的心愿,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城市——不只是那些表面的浮光掠影,还有可以通达到一些内里的东西。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直到有一天,当你能够学会像他们一样,不再把一座城市当成生存的战场,而是漫游的基地,你会发现:其实城市很小,自己很大。

  《孤独星球》创始人托尼·惠勒专访

  用漫游的姿态创造自己的圣地

  托尼·惠勒,58岁,全球自助旅行丛书《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的创始人,他与他的夫人一起,在过去的35年中,为全世界的背包客们提供了如“圣经”般的旅行参考手册。他的足迹,也已经遍及了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这次我们以“城市漫游者”的话题,邀请惠勒先生谈一谈在城市漫游历程中的感触与记忆。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我们知道《孤独星球》的诞生,正是源自你们毫无计划性的蜜月旅行,其实这正是一次典型的“漫游之旅”对吗?

  托尼·惠勒(以下简称“惠勒”):当然,你说的完全正确。那时我们只有一个大概的目标就是穿越欧亚大陆最后到达澳大利亚的旅行,具体怎么做,都靠沿路的实践!后来到达澳大利亚后,不断有朋友问我们漫游过程中的细节,我们就在餐桌上写了第一本旅行指南,是我和妻子亲自剪裁装订成册,就是那本《便宜走亚洲(Across Asia on the Cheap)》了。

  青周:在你看来,“旅游者”和“漫游者”的区别是什么?

  惠勒:其实就是我们说的“观光客”和“旅行者”的区别。比如,如果你是观光客,在旅途中你只能跟随着别人(可能是导游,也可能是其他游客),非常被动。但如果是旅行者的话,比起那些只愿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旅游的观光客来说,他们却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发现点。

  青周:你喜欢做一个“城市漫游者”的感觉吗?

  惠勒:当然,非常喜欢,这是一种享受。所以我们有时候在身无分文的状态下,也能坚持走下去。

  青周:在你的漫游经历中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

  惠勒:去年在罗马时,一个意大利记者对我说:“我想坐在黄蜂(意大利街头流行的小型摩托车)的后座上,以很意大利的方式看看罗马!”于是,我们坐在小摩托车上,沿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走下去,有时候停下来喝咖啡,吃比萨,游览展览馆、古老的建筑物、教堂。虽然其实只有3个小时时间,但让我十分兴奋的是,我终于像个意大利人那样认识了罗马。

  青周:你觉得该怎样做,会是发现一个城市之美的最好方法呢?

  惠勒:要慢慢探索城市的奥秘,千万不能急躁。如果时间和金钱允许的话,长住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帮助人们发现这个城市的私密地方。

  青周: “城市漫游者”似乎比常人更能发现城市细节的精彩之处,这是为什么呢?

  惠勒:比起观光旅游客在城市的短暂停留,城市漫游者会有更长的时间亲近这个城市,当然这也基于他们愿意发现这个城市的美好细节。对于这个城市的居民来说,他们会自认为对于自己的城市已经了如指掌,就算是要游览的话,也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明天、下个月、明年都可以,于是反而缺乏了对这个城市的敏感程度。

  青周: 如果你现在要启程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做一名“城市漫游者”,你会做什么准备?

  惠勒:一般情况下,在我到达一个陌生城市之前,我都尽可能地了解有关这个城市的一切细节,比如阅读介绍这个城市的旅游书(不仅是旅游指南,地理、历史我都会看),听这个城市的主流音乐,看有关这个城市的电视节目或者电影。然后,当我到达那里的时候,会步行或者骑单车来漫游这个城市。我通常都会像当地人一样,使用最普通的交通工具,记住,一定要使用当地最普通的交通工具,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罗马的“小黄蜂摩托车”。

  青周:那么去年你来北京的时候,又是怎样在这个城市中漫游的呢?

  惠勒:你知道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做的吗?哈哈,我们在地图上投飞镖来确定目的地。然后我们用了最普通的交通工具——租了一辆自行车,在穿越北京的胡同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北京真正令我们兴奋的不是那些主要的景点,而往往是某一条街道或者胡同——虽然它们每条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又是非常不同的,实在令人着迷!

  青周:那么你的下一站又会是哪里呢?

  惠勒:哈,我马上就又要到北京了,不过只是转机,下一站蒙古,乌兰巴托。

  老外们的北京漫游笔记

  我们爱BEIJING

  “我太喜欢北京了!”Damian Harper只要有机会来中国,就一定会抽时间来北京逛逛。“这个城市太有中国特色了,我在《孤独星球》里只能泛泛而谈,因为那里面很多都是为初来乍到的旅客写的。”而这次,Damian Harper则要为我们讲几个他最心爱的好地方。

  孤独北京 Damian Harper

  我知道的地方,老北京都不知道呢!

  Damian Harper,英国人,2001年来到北京学习,现与中国籍妻子Daisy一起,为《孤独星球》撰写北京及中国部分的内容。

  -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到了北京都喜欢去雍和宫、天坛、故宫里看一看,我却更喜欢东城区禄米仓胡同里的智化寺。在北京,大部分寺庙近几年都翻新粉刷过了,缺少原汁原味的感觉,智化寺则全部是以前留下来的一砖一瓦。智化寺里有一尊毗卢大佛,坐在特别大的莲花上,非常好看。这里过去还应该有个千手观音的,现在没有了,我在逛智化寺的时候时老想着,这千手观音到底哪儿去了,闹得每次去都好像是为了专门找千手观音去的。

  -黄花岭长城

  大家对长城的印象大多都是八达岭长城的样子,而我更喜欢黄花岭长城。首先,它的门票特便宜,而且周边居民也很热情,感觉都不太像一个旅游区。更重要的是,这里保留了明长城的原始状态,野味很足。黄花岭长城上有一段墙上现在还写着:“毛主席万岁”的大字标语,我和朋友们看了都觉得特别兴奋,因为这绝对是非常中国化的文化标志。

  -门头沟的爨底下

  爨底下对我来说,就像江南的水乡小镇。这里有很多乡间的庭院,如果我想住下来的话,15块钱就可以租用当地居民的一张床,主人还能给我炒两个地道的野味小菜,非常好吃。近两年,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不过还是很有乡间村落的感觉,有着老北京自带的悠然自得味道。

  另外,在爨底下的很多民房墙上,都还有中国过去年代里的标语,比如我记得特别清楚的一句话:“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自己”。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旧的使馆区,法国使馆、荷兰使馆都在这里有旧址,还有一个东郊民巷的教堂(圣米厄尔教堂),规模很小,但保存得相当好。从东郊民巷出来拐进正义路,再往北走就到王府井了。王府井对于北京人来说是个购物的天堂,但其实王府井特别有文化气息,你往深里走走就可以看到东堂(王府井天主教堂),东堂在顺治年间就建好了,后来又经历了地震、火灾、战争毁灭,它的历史故事特别多。

  -首都博物馆

  北京的博物馆很多,故宫博物院、自然博物馆……但我最喜欢首都博物馆。我感觉,在中国,并不是很多人会自愿到博物馆参观。但是首都博物馆不同,它能吸引很多的北京年轻人去,这说明中国的年轻人也不是光顾着挣钱,他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很多。2006年的时候,首都博物馆有一个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当时就吸引了特别多的年轻人。而且这里还有长期的青铜器、书法、瓷器的展览,每次去都很有收获。

  Damian Harper

  的单车漫游路线

  Damian Harper在北京漫游时,主要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第一遍漫游肯定要用腿,我一般推着自行车走过城市的每个角落,看完一遍再骑车回来!” 他有一条自己喜欢的单车线路,每次来到北京,都一定会租辆自行车重走一遍。

  “从南池子出发,沿南池子大街往北,过了劳动人民文化宫,从左边就拐进了东华门大街,这里可以看到故宫的角楼,另外可以看到阙左门。”

  “路过午门后,到了阙右门,然后可以到达中南海的西门。这段路上是纯粹的古北京,好似在古代的北京城中行走一样。”

  “之后往北走,在北长街上有一个万寿兴隆寺,其实这里是遗址了,看上去有些遗憾。”

  “再往北骑到前海南沿、金锭桥、银锭桥,我特别喜欢这里的胡同、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南锣鼓巷,我觉得南锣鼓巷里的“过客”是中西方交融最好的酒吧。”

  “过了板厂胡同,最后到达侣松园宾馆——我的目的地,这是一个四合院宾馆,比起那些高楼大厦的星级宾馆来说,能住在北京的四合院更有身在北京的感觉。”

  We love北京

  四个身在北京的外国人,每天在这个城市中穿行,有着各自的心头所好。其中我们有的闻所未闻,有的早已听说,却都不是会写在旅游指南中的名胜古迹。那些美丽的北京私处,成为了国际漫游者们共通的密码。

  -许国荣(左1),马来西亚人,23岁,

留学生,在北京学习四年

  -Felix(左2),加拿大人,67岁,管风琴制造商

  -Ken(左3),美国人,45岁,中美旅游中介公司职员

  -Rebbaca,澳大利亚人,31岁,法国葡萄酒代理公司职员

  -文宇奶酪

  许国荣:很多人去南锣鼓巷是为了吃饭喝酒或者看话剧,我则是专门为了吃奶酪。这种北京奶酪跟外国的完全不一样,成了一种清凉小吃,香味很迷人,比三元梅园的分量大,特别是双皮奶,真的应该尝一尝。

  地址:东城区南锣鼓巷49号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许国荣:很多北京人都没听说过它,它却是我和很多朋友最喜欢的北京博物馆之一。通过大大小小的沙盘、模型,配合三维电影,可以从各种角度看看北京的样子,简直有种上帝的感觉。另外,这里的讲解员也都很漂亮英俊。

  地址:崇文区前门东大街20号

  -故宫东南角楼

  许国荣:我最喜欢故宫东南角的角楼,还有它前面的那片老城区。我第一次来故宫的那天,北京刚下了一场雪,站在东南角楼前,我简直被震撼住了,于是就爱上了那片地方。所以现在毕了业,也仍然选择租住在那里。

  地址:东城区东华门外

  -盛唐轩

  Ken:纸风车、兔爷、猪八戒念经……我就只记得住这几个中国玩具的名字,想不到很多中国人知道得还没有我多,我在盛唐轩看到买玩具的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中国人好像都不喜欢传统中的东西了。

  地址:东城区国子监38号

  -恭王府大戏楼

  Felix:大戏楼里的杂耍特别精彩,经常把我带来的朋友,不管是外国人还是北京人,看得两眼发直。听导游说这里还拍过很多中国电视剧,说是在前几年一个特别走红的电视剧里,女主角——一个清朝公主就是从这里很高的楼梯上滚下去的呢。

  地址:西城区柳荫街甲14号

  -胡同比萨

  Felix:它只有一个狭窄的小院,几个人围坐在八仙桌和太师椅上,把各种沙拉和甜点盛在印花瓷盘里的感觉,太奇妙了,就像穿着旗袍的麦当娜,你能明白那种感觉吗?

  地址:西城区银锭桥胡同后9号院

  -圣陶沙茶楼

  Rebbaca:第一次到那里的时候,就觉得无论用“精致”、“考究”、“贵族气质”这些词来形容都一点也不过分。每一个房间都有不同风格,有的甚至像个古老的博物馆。

  地址:朝阳区安定门外外馆斜街甲1号

  -菊儿胡同

  Ken:去了“蜈蚣街”很多次后,才知道它的名字其实是南锣鼓巷。如果现在有美国朋友要看北京的老胡同,我都叫他们来这里的菊儿胡同。现在什刹海那边太乱了,“蜈蚣街”相对安静,有好多漂亮的四合院,每个都能有一段上百年的历史。

  地址:东城区交道口大街十字路口南侧

  -福乐社

  Rebbaca:我们最初是被朋友带着看完了胡同,就顺道去福乐社听

相声。其实我们也听不懂什么,就是觉得看两个人斗嘴还有那么多人叫好就很有意思。另外,你能告诉我“非著名”到底是著名还是不著名呀?我一直都没闹明白。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61号

  -阳平会馆戏楼

  Ken:听朋友说这个戏楼明朝时就有了,少说也有350年历史了。虽然听不懂,但能感觉到京剧的气氛很好,脸上的图案和服装也非常漂亮。而且有很多北京的年轻人在那里看戏,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地址:崇文区小江胡同36号

  -天桥万胜剧场

  许国荣:中国的杂技和我们那里有点不一样,这个剧场本身倒是很像中国和欧式混血的作品。沙发座椅很舒服,包厢有点老气反而让人感觉更好。至于杂技水平嘛,就更不必说了,反正在我们的圈子里,早已经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地址:天桥市场95号

  -信远斋

  Ken:冰糖葫芦在北京到处都有,但是住在皇城根的中国朋友告诉我,要吃就吃信远斋的,有几百年历史,绝对正宗。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红豆沙馅糖葫芦,据说是他们的招牌,如果你路过,千万要尝一尝。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