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失落:要更国际化一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05:35 东方早报

  早报特派记者 王靓 发自东京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财经记者森迪普·塔克的一个比方可能让东京很难接受:他认为,就目前来看,东京证交所吸引国际企业前来上市的几率,比撼动富士山的几率还低。

  日本金融服务大臣山本有二在今年5月21日与美国商会会谈时宣布,东京希望建成像伦敦金融城(CityofLondon)、金丝雀码头(Ca-naryWharf)一样的金融中心。

  日本金融厅希望,这个新的金融区不仅能够吸引主流外国机构,也希望吸引更多的中小型公司。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多次强调了东京作为金融中心和必须强化东京国际金融地位的重要性,“日本必须行动起来”。

  在此背景之下,山本有二发布的这个消息并不稀奇。相反,倒是记者的两位采访对象———东京证券交易所企业联络部部长茅沼俊三和日本唯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Jasdaq证券交易所社长筒井高志对此的反应,有些出人意料。

  硬件:缺24小时服务

  快人快语的茅沼俊三在被记者询问对政府的这个计划有何看法时,止不住地笑了起来:“我想这只不过是政府在表达一种心情吧。”

  新政府雄心勃勃地打造东京金融城的计划却被这位资深的金融界人士看成是一种姿态,未免有些奇怪。“如果政府真的想在东京建一个这样的金融中心,交通方面是没问题的。现在很有意思的一个情况是,很多外国企业提出,如果要在东京营业的话,必须要满足它们的两点要求:第一是要有24小时营业的餐馆;第二就是要有24小时营业的健身中心。”茅沼俊三说,“你看看这周围,显然不符合标准嘛。”

  他举了个例子。他曾特意在半夜12点跑到一家酒吧,酒吧附近有美国证券公司,结果可以看到许多人在那里喝酒;东京六本木最新建的一个写字楼周围聚集了一些外国金融机构,因为那里满足了所有的条件:一个五星级酒店,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餐馆和酒吧。

  “如果一个城市渐渐向国际化发展的话,这方面的需求不满足也不行……说起来你可能会惊讶,在金融界工作的人真的是按照这种条件选择建办公室地点的。不管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金融界工作的人的观点和其他人不一样,24小时工作也无所谓,但是办公地点一定要符合这种标准。这周围根本不满足这些条件,好像不可能建成金融中心。”茅沼俊三又笑了起来,“对金融界的人来说,追求的是既能够畅意地工作,又能快意地生活。”

  软件:缺国际化认同

  如果说茅沼俊三更多的是从硬件设施方面给东京金融城设想泼冷水的话,那么Jasdaq的社长筒井高志则认为,更重要的“软件”方面,东京更是远未达到伦敦的水平。

  “要实现这个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东京在很多很多方面都需要提高。”筒井高志加重了语气。“你看,伦敦从16世纪就开始迅速发展,它的金融和贸易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他指着挂在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幅伦敦金融城地图说,“如果我们要以伦敦为模型的话,首先就不能把伦敦当成伦敦、东京当成东京。”

  筒井高志说,他在1978年第一次到了伦敦金融城,当时他的身份还是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的分析家。“我头一次到金融城,穿的就像今天这样,”他指了指身上的西服,笑了起来,“然后就有英国人问我路怎么走。我想说的就是,那个城市不会在意你是什么肤色、什么国籍,除了金融这个机能,其他的都被忽略掉。”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筒井高志都在野村证券驻伦敦公司任职。上世纪90年代初他担任那里的总经理时,手下有来自45个国家的员工。而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报道,目前在东京的金融从业人员中,只有不到5%的外国人。很多在日本市场非常活跃的对冲基金的总部都设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而不是日本。

  最直观的障碍可能就是,与新加坡和香港不同(英文在这两个地方通用),东京证交所的上市文件必须使用日文,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而系统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已吓退了许多外国企业。

  “伦敦有一个无国籍的、非常自由的金融市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不管你在日本公司、美国公司还是阿拉伯国家的公司,你受到的对待也没有任何差别。只要你有好想法,都可以得到认同。这样一个自由的市场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还有支持这个系统的最好的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这方面人才也都聚集在那里。另一方面,规则非常完备,你可以很安心地在那里工作。”筒井高志说。

  “这一切都需要非常长远的历史积淀。如果单就一个金融市场最基础的钱来说,东京是充足的,信息也是充足的。但在其他方面要想达到伦敦的程度?这个目标不容易实现。不过为了这个目标,如果一点一点去完善的话,接近它是可能的,特别是安倍首相说的,东京在亚洲成为一个金融中心的目标更容易一点吧。”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