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6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09:51 新安晚报

  (上接A5版)

  画外音

  “我宣布,滨湖新区启动区建设正式开工!”随着孙金龙的一声令下,2006年11月15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合肥滨湖新区启动区奠基了。此时,风景秀丽的天鹅湖依旧如往常一样安静。

  “我们搞城市建设,不存在重这个、轻那个的问题。”前不久,当合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晓麟陪同孙金龙对政务文化新区进行调研时,孙金龙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据了解,规划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政务文化新区眼下正在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区建筑量已达设计承载量的70%~80%,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在2008年全面完成。

  在政务文化新区面临基本建成、而合肥城市发展又亟待“扩容”的情况下,孙金龙把眼光瞄向了巢湖岸边。

  据说孙金龙任职合肥市委书记后不久,便调阅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省城做的一个调研报告。这份报告称,合肥老城区5平方公里土地上,平均楼层高度仅仅只有4.2层,人口密度已达到3万人/平方公里,这个人口密度甚至要超过东京。他当时就下了决心,合肥的城市发展必须寻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建设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自豪、适合他们生活的城市

  新安晚报:为什么要选择在巢湖岸边建设滨湖新区,建设滨湖新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孙金龙:什么是“滨湖新区”?所谓的“滨湖新区”,其实质就是合肥老城区向外的自然延伸,因为想来想去,合肥城区也就只有这么一块最具有延伸发展的空间了。往东发展不现实,快到肥东了;往北呢,也不现实,因为有江淮分水岭;往肥西发展,也不适合。可以说二环路以南、巢湖边上那一块土地,算得上是合肥未来10~20年发展最好的地方了。

  我觉得,滨湖新区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不能把新区只是建成为有钱人的新区,滨湖新区一定要适宜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居住生活,特别是要兼顾到低收入的群体,要建设一批适合普通工薪阶层居住的房子。因为“大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感到自豪、适合他们生活的城市,我们要往这个方向上努力。

  “大建设”正改变着合肥的形象,关系到合肥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相信,只要480万合肥人民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我们一起,苦上他几年,累上他几年,再干上他几年,就一定能让合肥的明天更美好。

  画外音

  眼下,孙金龙正和市委的同事们一起,引领合肥的千万百姓团结拼搏,去实现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美好愿景。

  当“大建设”的战鼓敲响后,孙金龙不止一次地说,合肥短则3年,长则5年,城市面貌必将有一个质的阶段性飞跃,“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就能看到从我们自己手中创造出来的崭新生活”。

  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生毕业后,孙金龙分到辽宁地质队工作,爱人则留校工作。爱人和另外一位女同志合住一间房。那个时候,国家还很穷,解决住房很不容易。刚开始一段时间,孙金龙到北京去看夫人时,只能白天和夫人牵牵手,晚上回招待所住,因为没钱,住招待所也只能住那种四五个人一间的通铺。这段经历,让孙金龙至今仍记忆犹新。

  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这成了他执政最基本的理念,也是他为滨湖新区宏伟蓝图所涂抹的第一笔亮色。(下转A7版)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