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窄“冷巷”雨污分流清污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10:05 南方日报

  白云城中村各显神通

  1米窄“冷巷”雨污分流清污垢

  本报讯 (记者/袁丁 王亮 通讯员/穗宣 赵转葵 实习生/林海东)“握手楼”中缝如何避免成为卫生黑点?怎样更好发动村民一起创卫?这些都是困扰广州城中村创卫的老大难问题。记者昨日来到城中村众多的白云区采访,发现该区在城中村改造的细节上颇有心得。

  据白云区副区长龚辉介绍,白云区面积231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42%,城中村集中增大了“创卫”难度。截至上月底,全区已投入经费1.018亿元,城中村新增环卫工人3122名。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白云区不少城中村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其中,棠景街对内街“冷巷”的改造、黄石街组建“巾帼保洁队”清理垃圾均已见成效。

  干净水泥巷取代卫生死角地点:棠景街棠溪村人物:叶满樟 棠景街党工委书记

  “你看,这么窄的'冷巷'我们也想办法铺上了水泥。”指着两栋楼房间仅仅20多厘米的缝隙,叶满樟高兴地说。由于历史原因,城中村楼房间距都很小,这些“握手楼”、“接吻楼”之间留下的狭窄巷道,被村民俗称为“冷巷”。记者昨日在棠溪村内看到,这些冷巷宽的不过1米,窄的根本不能进人。由于无人清扫,加上村民不注意卫生习惯,这些冷巷以前往往成为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卫生死角,让人头疼。叶满樟告诉记者,从“创卫”冲刺开始,棠景街就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加大教育宣传和处罚力度,杜绝楼上抛洒垃圾现象;另一方面则专门筹集资金对“冷巷”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叶满樟介绍说,所谓“雨污分流”,就是将原来完全是裸露土地的“冷巷”地面进行硬底化处理,铺设水泥地面,平滑的地表用于排放雨水;对楼房原有的旧排污管进行升级改造,将“冷巷”的排污明渠直接连接到下水道,形成排污暗渠。污水渠沙井盖装在“冷巷”巷口,方便环卫人员随时打开清理淤积的垃圾,确保下水道通畅。改造后,这些“冷巷”坑坑洼洼、垃圾满地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干净的水泥巷,部分水泥巷还装上了带有锁的铁门,防止路人向里面随手抛弃废弃物。

  叶满樟兴奋地说,改造工程从上月初开始动工,目前街内棠下、棠溪、沙涌北三个“城中村”的“冷巷”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造总数达2943条,耗资257万元。改造经费主要由村社自行筹措为主,街道进行适当补助。

  “不用交钱就能使环境干净,这个工作做得实在。”村民梁伯笑呵呵地说。

  “巾帼保洁队”一线奋战地点:黄石街江夏村人物:冯惠欢 女村民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白云区黄石街江夏峻江园,发现社区内有不少妇女或在清除“牛皮癣”,或在清理内街小巷电线、飘篷上的杂物……这就是黄石街有名的“巾帼保洁队”。

  冯惠欢是巾帼保洁队的一名组长,她带领的小组共有5个人,代表的是黄石街江夏峻江园第四经济社。她带领着4名姐妹每天奋战在“创卫”的一线。冯惠欢说,每天,姐妹们分成三班,早班的姐妹从7点一直工作到12点;午班的上班时间是下午2点到5点半;晚上则是从7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11点。

  冯惠欢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她和同事逐渐发现,垃圾少了、牛皮癣也少了,她们的工作量也没一开始时那么大了,“希望以后不用我们工作也能这么干净就好了。”

  据悉,这支全由妇女组成的巾帼保洁队规模已经扩大到130多人,主要负责全街2.5平方公里重点地区的保洁任务。该队从5月成立至今,已清除卫生死角150多个,清除垃圾40吨,大大促进社区环境的改善。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