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渔民”盼来“吉祥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15:58 新民晚报

  通讯员段飞翔邹强本报记者江跃中

  世界各国在不断壮大空中进攻力量的同时,也在加紧研究如何有效保存空中有生力量,为此纷纷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航空兵搜救部队。近日,记者走进空军某部,了解搜救部队的训练情况。

  早晨,江南某机场。数架战鹰排成一列,等待着起飞翱翔蓝天。跑道上,来来回回的保障车辆和官兵,有的在为飞机充电、充氧、加油,有的负责联络通信、机务检修……一片忙碌景象。

  战鹰悄然出航

  时间早晨7时

  地点江南某机场

  突然,一颗绿色信号弹划破静谧。整装待发的空军航空兵某部飞行员奔向涂满迷彩色的战鹰。旋即,战鹰旋翼飞转,速度越来越快,马达的轰鸣声响彻整个机场。数分钟后,飞机滑上主跑道。

  在“01号”直升机驾驶舱操作的是副部队长沈德海,他自信地把住操纵杆,把飞机稳稳地停在主跑道正中间。副驾驶位子上坐着飞行员王香印。他俩都是有数千小时飞行经验的全天候优秀飞行员,不过,今天还是有点兴奋和紧张,因为,这次演练与以往不同——任务未知、地点不详。

  与他们相隔不远,是另一架代号为“02”的直升机。

  “01、02,检查好可以起飞!”这时,耳机里传来塔台指挥员李春辉果断、清晰的口令,让人闻出了“大战”来临前的味道。

  “明白!”沈德海通过话筒回答。他再一次检查各种操作仪表后,加油门,离地、增速……飞机腾空而起,挟裹着巨大的轰鸣声,慢慢消失在茫茫晨色中。

  收到求救信号

  时间7时20分

  地点沿海某陌生海域

  天气少云,风力6~9米/秒

  直升机起飞后不久,沿海某港口,一艘渔船悄悄驶向深海。半小时后,渔船在大海上抛锚,船上数名身着迷彩服的战士打开信标求救信号发生器,开始“嘀嘀……”响着向空中发送无线电求救信号。同时,4个事先准备好的目标假人先后“落入”大海。

  此前,台风已经光临这一区域,以每秒6~9米的大风卷起半米高的浪头拍打着船舷,十余米长的渔船在大海里摇摇晃晃,刚“落水”的4个“目标”顷刻被冲出数米开外。一场海上“险情”就这样发生了。

  远处海天一色。大海有时像一只温驯的小羊,有时似难以驯服的猛兽。今天的大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驾驶直升机的沈德海巡航在海岸线上,就在此时,显示屏上信标告警器响起,提示收到求救信号。

  险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多想,沈德海迅速调整航姿,飞往目标方向,紧随其后的“02号”飞机也加入了搜救的行列。

  为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事故的救生处置能力,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搜救队伍,像美国的搜索与救援机构、法国的战斗搜救队等,这些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团队,在搜救人员、营救人质时频频亮相。而我空军此前还没有一支专业的搜救部队。尽管这个成立不久的年轻航空兵部队填补了空白,但人员成分新、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为此,他们经常把部队拉到山头山谷、野外陌生区域不断锤炼战斗力。几年下来,年轻搜救部队已经圆满完成过抢险救灾、各种大型综合演习、跳伞保障等重大任务,在一次抢险救灾中,部队表现出色,被灾区人民亲切地称为“空中的吉祥鹰”。

  海上搜救,受海域、天气、潮汐等条件的影响,难度相当大,能否完成整建制、大型机动性、突发性的搜救演练,是这支部队面临的全新课题。沈德海的眉头始终紧锁着。和他一样全神贯注的,还有坐在后舱的数名救生员。接下来的任务是严峻的挑战,但年轻人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要成为救生员,在体能、军事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求都很高,因为在恶劣环境下救获重要目标和人员,关系着部队的战斗力、士气和社会影响力。基于此,每年他们都要到某救生训练基地开展强化训练。在海上搜救,救生员要吊着钢索下降,到大海中抢救落水人员,此时,他们面对的是海风、海浪、攻击性鱼类等各种未知危险因素的考验。

  这时,信号越来越强。机载红外成像搜索仪打开,屏幕上显示出机下一片汪洋和在海面上的点点渔船。

  悬停难度很大

  时间7时33分

  “01”号由200米高度下降到100米,50米,30米……离海面越来越近,像是一只盘旋的雄鹰在寻找它的猎物。

  而“02”号在上空400米的高度巡逻警戒,密切地关注周围的情况。

  “01发现目标。”沈德海及时向地面指挥员报告。

  “保持好姿态,发现目标可以实施救援!”耳机里,指挥员李春辉的指令清晰简洁。

  “明白!”沈德海一边握住操纵杆,两脚紧蹬左右舵。被直升机飞转旋翼吹起的浪和海风吹起的浪,在海面上聚集起巨大的旋涡。

  在海上悬停,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没有参照物、没有地标,放眼望去,极易产生视觉误差,加上风大浪高,直升机不能悬停太低,否则就有可能被掀起的巨浪拍打下去,有被卷入海腹的危险。

  在距离海面15米左右的地方,沈德海和副驾驶王香印凭借出色的技术,如同吸铁石一样,把飞机牢牢地“控制”住,飞机顿时悬停在半空中。

  “开舱门!”救生师发出出舱的指令,救生员蒋小华拉开飞机舱门,一股咸咸的海风立即扑面而来。绞车手、一级士官刘栋按下开启绞车的按钮,坐在绞车救生吊篮里的蒋小华被缓缓地从空中向海面垂吊下去,向被救目标靠近。

  肆虐的台风,飞机马达巨大的轰鸣声,海面上被风卷起的浪,目标向四周散开着……这些都增加了营救的难度。目标不好靠近!蒋小华在空中做手势,让飞行员和绞车手不断修正各种参数和钢索下降的高度,努力接近救援目标。

  就在着水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海水一下子灌入小蒋的嘴里,他尝到了海水的苦味。此时,他已经顾不上许多了,望着近在咫尺的目标,他想,只有奋力朝目标划去,尽快把“人”抢救出水,才能多一分胜算。

  两分钟完成营救

  时间7时35分

  海上救捞是重生与死亡的交汇点,是胆识和怯弱的较量。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此刻,每一秒都显得那么宝贵。

  正在海上捕鱼的渔民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好奇地翘首观望。惊险、紧张的一幕幕以往只在电影里才看得到,现在全在这里“上演”。只见救生员小蒋在靠近目标的刹那间,伸出手把目标牢牢抓住不放,同时,他腾出另外一只手迅速用安全带把目标固定在自己身上,动作敏捷。

  目标得手,小蒋通过手势表示可以上升,飞机上的绞车手按下上升按钮,绞车吊篮载着救生员和被救目标缓缓上升……

  整个营救过程只持续了短短两分钟。

  救生员与目标一入舱,飞机舱门旋即关上。直升机一个侧身,划出一条漂亮的上升弧线,向海岸线飞去。另一架正在空中担负警戒巡逻任务的直升机尾随其后。

  海岸线上,救护车、救护人员正在某野外着陆场待命。等第一波次的演练飞机一着陆,另两架实施海上搜救演练的直升机又起飞,朝“出事海域”飞去。

  搜索、悬停、放吊篮、着水救护、救生……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救生场景,在某海域不停地上演着。

  战后总结经验

  时间下午3时20分

  历时8个多小时的演练,部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随着最后一架直升机载着“被救人员”消失在海岸线,空军某部整建制海上救生演练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全员全装、陌生海域的救生演练锤炼了飞行人员、救生员的胆识和各类保障人员连续作战的作风,使得部队初步具备了各种复杂条件下执行救护任务的能力。

  第二天,部队的会议室内,总结这次海训经验、讲评不足的议训会召开了。年轻的“吉祥鹰”按照“团结协作、快速准确、及时到达”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全员全装、深训精训的训练思路,把目光瞄准了未来战场。

  相关链接

  ■美国搜索与救援机构建于1946年,在朝鲜战争期间,这个机构的飞行人员共完成约1000架次的搜索救援。越战期间,他们完成了多次搜索救援飞行,成功营救4100多人,其中有近2800人是在战斗环境中获救的,3/4的救援行动是在飞行人员跳伞2小时内完成的。

  ■二战中,英国成立了联合航空搜索机构,至战争结束,救援部队在英伦三岛周围水域总共营救飞行人员3700多名,其中美国飞行员近2000名,此外,还在海外作战中营救了3200名各类飞行人员。

  ■法国战斗搜救队组建于1993年7月。1997年3月14日,在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附近发生“风琴行动”,搜救队在短短40分钟内,救出了包括39名法国人在内的106名外侨。这次行动的成功,使得法国空军搜救队一夜之间扬名欧洲。他们还开创了“趋近零伤亡”的搜救理念。如今,“将伤亡减到最低限度”的搜救模式已为世界各国搜救队所效仿。

  

“落水渔民”盼来“吉祥鹰”
多机协同
“落水渔民”盼来“吉祥鹰”
空中吊救段飞翔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