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特尔:希望草原世世代代是绿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07:20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4日电(记者汤计)“我不希望说自己能挣多少钱,就希望草原世世代代是绿色的,祖祖辈辈能生存。”52岁的廷·巴特尔说。廷·巴特尔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新中国开国少将廷懋之子。他扎根草原33年,致力于草原生态和牧民致富。

  萨如拉图亚嘎查如今水草丰美,是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村庄。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沙化,直接导致了牧区的贫困。

  廷·巴特尔开始带领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由原来的养羊改成了养牛。“5只羊的价值顶1头牛,1头牛一张嘴一个肚子,而5只羊是五张嘴五个肚子。我们家的羊由30来只发展到300多只以后草场就受到严重破坏,不容易恢复了。恢复不了草场,就得压缩羊只。”

  廷·巴特尔决定推行他的“减羊增牛”计划,并把自家的6000亩草场分成9个小的草场,牛羊按照季节进行轮流放牧。通过“围栏轮牧”和“减羊增牛”,廷·巴特尔家的收入不断增加,排在了村里的前列,他们家的草场也成了村里最好的。看到支书家的变化,牧民们也跟着学了。养肉牛、养奶牛,还创造了“远放近养”的生产方式,就是远处的草场放牧肉牛,近处饲养奶牛。

  萨如拉图亚的草场生态进入了良性循环,牧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村里建立了集中收购牛奶的奶站,仅靠挤卖牛奶一项,牧民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一半。如今,村里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元,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对于新农村建设,廷·巴特尔认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共有80户人家300多口人,但辖区却有430多平方公里。廷·巴特尔说:“牧区应该是小面积集中,就是不能把一个队的牧区全都集中,应该是找一个比较合理,离路、电、水比较近一点的地方搞一些‘点’,就是可以搞养牛点、养鸡点、养鱼点,完了可以搞小型的加工厂。放牧可以采取‘远放近养’,如果集中起来,那对草场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对于牧区的卫生院建设,廷·巴特尔认为不能一个村建设一个卫生院,因为牧民过于分散,牧民到村里和到镇里的距离是一样的,同时去镇里还可以办其他的事情。牧民们不去村卫生院看病,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他说:“可以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同样,牧区的学校也是这样,应该让孩子们去城里上学。”

  廷·巴特尔说,干什么都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应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廷·巴特尔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军区大院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1974年,19岁的廷·巴特尔与其他40多名知青到了萨如拉图亚,从此立志在草原深处扎根,一干就是33个春秋。

  在廷懋将军退休时,上级为他在北京建了房,老人希望廷·巴特尔和他一块去北京生活,并为他联系了工作。廷·巴特尔却说:“我文化程度低,进了城你给安排个好工作,我也干不下去。而我留在草原,可以修拖拉机、开汽车、搞牧业生产,牧民们认为这是最有本事的人。”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