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休闲中工作 工作中快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07:2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他先后六次到成都,全部时间加起来有一年零四个月 成都的休闲气质将他同化,使他将研究工作拿到茶馆进行 对成都的深切理解让他给这座城市提出一个新的看法 瑞士籍德国教授冯铁走过很多个国家的很多个地方,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成都这样足以让他被改变。他虽然在成都呆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的身上已经具有了成都式休闲的气质。今天上午,他就要飞离成都,但成都这个“具有贵族气质的地方”会让他再次回来,因为他已经是四川大学的客座教授了。 冯铁是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研究系中国语言文学部的教授,精通6个国家的语言。从2005年初到现在,他先后6次来到成都,而且前5次都居住了3个月。昨天下午,在百花潭公园,对成都休闲文化感触颇深的冯铁面对记者,表达出他对“休闲之都”的另一种想法,他说:“休闲两个字其实不足以涵盖成都人的真实状态,如果能换一个词更好,但我确实不知道用哪个词来代替它。” A.工作可以搬进茶馆里做 冯铁:像成都这种工作和休闲都可以放在茶馆里进行,在任何城市都是没有的。 冯铁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这次是7月底来的,除了到川大给学生们讲授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他的重心是去寻找收集成都近代和现代作家的手迹,并研究这些作家的教育背景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在这半个多月时间中,除了到图书馆查资料外,他会将自己的研究工作放到茶馆里进行。 他住在望江公园附近,那里有个小茶馆,“木桌,竹椅,来的人都是平民,每桌人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聊天的聊天,做事的做事,很放松。”他告诉记者,他初次到成都的时候就发现成都人这种休闲的特质,茶馆这种公共地域不仅是在为大家提供休闲的场所,而且也是工作场所。对于相对自由的职业来说,在茶馆里放一个笔记本电脑,就可以一直在茶馆坐下去。“这里比较安静,我往往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服务员不会打搅,更不会让我重新付钱。”他说,在写字间工作会有压抑感,人又很紧张,做同样的工作,拿到茶馆里完全不一样,人很放松,反而效率更高。 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冯铁自己的发现,而是受到一些成都人的影响,2005年来的时候他就发现一些成都人就是这样在工作,他受到感染,就借鉴了过来。他很快融入到茶馆文化中,不工作的时候,他会邀约朋友坐进茶馆聊天,他感到很舒服。他对记者说,他走过中国很多城市,“像成都这种工作和休闲都可以放在茶馆里进行,在任何城市都是没有的。”他给记者介绍了他的朋友,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龚明德,“他也是这样在休闲中工作,在工作中休闲,而且很富有创造性,很难得。” B.川大厨师从工作中找乐趣 冯铁:能够从自己并不高贵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这种人不多,而在成都却有很多。 冯铁先后6次到成都,这次呆的时间算最短的,前5次都是3个月,而这次只有半个多月。他对记者说,在中国搞研究,主要居住在北京,但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却是成都,“加起来将近有一年零四个月。”之所以在成都呆的时间这么长,主要是这里的休闲气质有助于搞研究。另外,对他自己的专业来说寻找资料非常方便,“在抗战时期,成都是大后方,很多文人都将自己的书本送到这里避难,成都成了一个文化聚集地,在这里查各种资料甚至比北京方便得多。” 他住在川大附近,又要在川大给学生上课,因此经常在川大内的一个小灶食堂吃饭。他对记者说,他喜欢成都的原因,还与小灶食堂的一个年轻师傅的生活状态有关。他叫不出这个厨师的名字,只叫他“师傅”,他们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是成都人的一个缩影,他对生活的态度震撼了我的心灵。”他告诉记者,这个27岁的师傅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做饭、炒菜,但他随时都很认真,而且快乐,从来没有看到他不开心。“我看得出,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门艺术,他的工资不高,可热爱一门工作与工资无关,他的态度让人感动。” 冯铁仔细了解过这个“师傅”的经历:安徽人,10岁随父母到成都定居,从小就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菜谱,长大后就成了一个厨师。“如果把‘师傅’放到其他城市,他的快乐会很快被压力消磨掉,这些地方压力大,破坏人的心境。”他说,能够从自己并不高贵的工作中找到乐趣,这种人不多,而在成都有很多这样的人,“对生活,我们需要这样心态。” C.成都风情 堪比意大利 冯铁:成都充满生活的情调,喜欢意大利的人一定会喜欢成都。 冯铁被成都“同化”的不仅仅是茶馆和市民平静的心境。空闲的时候,他会和大多数的市民一样,约上几个朋友去郊外的农家乐。龙泉的一个葡萄园是他最乐意去的地方,这里可以找到他童年的乐趣。他小时候跟随祖父母在日内瓦一个湖边生活,这里有葡萄园,到葡萄园嬉戏、采摘葡萄、乘凉等等,因而去龙泉的葡萄园,他觉得充满亲切感,很悠闲,而很多成都市民也在享受着这样悠闲的生活。 记者问他:“你走过世界那么多国家,有没有哪座城市和成都的生活方式一样?”他想了很久,说:“成都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如果要比较的话,意大利的生活情调与成都很接近。”他说,国外也有休闲这个词,在意大利表现得更为突出,那里的人们很热爱生活,尽管生活休闲,但并不影响他们的创造和发展。 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的生活节奏开始改变,因而人们吃饭也很快,无疑影响了传统的休闲生活,所以出现了一次“反快餐运动”,提倡慢餐。他所指的快餐并非麦当劳、肯德基那样的快餐,而是吃饭快,因为吃饭过快,意大利人失去了很多生活情调,所以才出现反快餐运动。他对记者说,成都堪比意大利,是因为充满生活的情调,“喜欢意大利的人,一定喜欢成都。” 2005年冯铁初来成都的时候,他的妻子也来了,而且爱上了这个地方。他和妻子把成都的一切告诉朋友,“我的朋友很多是搞学术的,因为我的介绍,很多人都到过成都,他们和我一样,一边享受生活一边搞研究,两不误。” D.成都式休闲 超越单纯休闲 冯铁:“休闲”这个词没有包含工作,可在成都,工作已经成了休闲的一部分。 为了表达对成都的观点,冯铁说:“除去工作的原因,如果让我选择适宜生活的地方,那一定是成都。”他说,他到国内一些城市查找研究资料,“只有成都人的服务态度真正让我深受感动,我的理解是,那些地方的气候太冷或太热,会影响人的心情,而成都的气候温和,人也变得温和。与成都接触几次后我不难理解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他的语言非常幽默。 成都被称为是“休闲之都”,可冯铁对用“休闲”一词来概括成都的生活和工作有不同的看法。他对记者说,休闲这个词,更多地表现为旅游、玩耍,而成都的休闲不仅仅是游玩,“成都人把工作也拿到休闲的场所做,而且做得很好,工作已经成了休闲的一部分,显然‘休闲’这个词是没有包含工作的。”他说:“如果能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也许会更好。”至于用什么样的词汇来代替“休闲”这个词,他想了很久,说:“非常遗憾,我暂时还找不出一个词能涵盖休闲和工作,可成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确实是超越了‘休闲’这个词的。” 冯铁还给成都旅游提出了建议,他说,现在很多外国朋友来成都,可他们获得的旅游资料上,英文介绍只有短短的两页纸,“应该出英文书,让外国朋友对成都有更深的认识。” 在采访过程中,正好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谢元鲁从百花潭公园经过,他停下来听记者与冯铁聊天。记者向他请教关于旅游书籍的事情,他告诉记者,其实成都出了很多个版本的英文旅游书籍,“很多都是赠送,市场上确实卖得少。”他认为,确实应该出一些全面阐述成都旅游文化的英文书籍,让外国朋友都能买到,这些书不光是纪念,还能带动很多外国朋友走进成都。 今天上午,冯铁将从双流国际机场直飞阿姆斯特丹,他的家离阿姆斯特丹只有2小时路程,他说:“飞机上是8个小时,加上2小时回家,其实我家离成都很近!成都的地理位置,仿佛占据了天堂的中心,这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贵族气质,我很快就会回来。”本报记者邓晓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