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百余大熊猫“安居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08:34 兰州晨报

  保护区人口众多滥伐林木影响生态

  管理局积极引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直属国家林业局管辖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该保护区大熊猫的总数正在呈增加趋势。2001年,该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示范保护区。8月13日,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走进了大熊猫栖息的白马河保护站。

  难题:保护区人口众多伐木严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辖文县的8个乡镇和武都区的3个乡镇,保护区周边分布近10万人,其中试验区就有5.6万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面积相当于6.4个陕西佛坪大熊猫保护区,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人口众多是最突出的问题。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华梨说,保护区从1978年成立近30年来,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是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一直试图解决但很难解决的问题。

  位于文县铁楼乡境内的白马河保护站站长刘军旺感慨地说:“死管管不住啊!‘靠山吃山’是这里的传统观念。”就该保护站辖区的

  阳尕山社来说,每户村民一年的砍伐烧用薪柴约为1.5万公斤,“阳尕山社42户人家,一年就可以烧掉一座山。”这还不算当地村民丧葬所用的棺木、修房、制作家具等木料所需。据调查,当地村民薪柴砍伐的木料大都是中等圆木,其对生态的毁灭性可想而知。

  阳尕山社地处海拔1800多米的高寒阴湿地区,该村护林员描绘他们多年沿袭的生存现实,“林区潮湿阴冷,除了做饭用柴,取暖需要更多的木柴,除了五六月份不取暖外,从秋天到次年农历四月,几乎要一直烧火取暖。”

  然而保护大熊猫首要的工作是保护好林业生态,防止人类对大熊猫栖息的环境进行破坏,因此,村民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阳尕山社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保护区的人到村上检查盗伐的木料,村民就会躲避到山上,有时还采取极端行为,如扎破保护区车辆轮胎等。

  探索:为村民生存寻找出路

  2006年初,一个好消息传到了阳尕山社———通过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努力,香港乐施会社区公共管理项目在阳尕山社开始实施,其中一项就是薪柴灶改造。

  同年初,从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张维东作为一名志愿者也来到了阳尕山社,他吃住在护林员王根成家里。张维东负责监管香港乐施会项目的实施,并负责村里及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联系工作。他的热心行为深切感染着这个村庄的村民。

  8月13日晚8时许,记者和张维东进行了40多分钟的电话交谈。电话里他的声音透露着喜悦与亲切,“我和村里人都很熟悉,我给村民办了具体事情,对此他们特别感激。”当地传统的月牙型灶很费柴,项目实施后,每户进行节柴改灶,仅这一项,每户一年就能节约1万斤左右的薪柴。除了节柴改灶,项目组还实施了小额贷款,去年给村上2万元贷款,首次10户,每户2000元,今年第二批27户,贷款27万元,主要鼓励村民发展养蜂、养羊、种药材等养殖项目。王根成说,“项目组还给村里修了一座桥。”

  节柴改灶和小额贷款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生活观念,刘军旺说出了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人与自然和谐,首先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否则保护区的工作很难开展。”

  蓝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阳尕山社社区管理项目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群众对林区的依赖性?黄华梨说,这需要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但目前来说,效果比较显著!”

  张维东刚到该村时,就听说过村民为躲避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检查跑到山里的做法,“但这几年这种事情没有了”,保护站的人来了,有的村民把当地最好吃的腊肉给工作人员吃,不时还杀鸡表示心意;保护区工作人员走进村民家,与村民握手欢谈等亲密和谐的情景经常出现。

  刘军旺说:“2003年以前,平均每月发生林政案件20多起,现在每年累计的林政案件也没有这么多,村民不仅逐渐懂法了,也感受到保护区是从关心他们的角度考虑,愿意配合,爱护自然保护区的意识增强了。”

  采伐树木的活动逐渐减少,自然对大熊猫的干扰也就少了,王根成说,1992年他在林区一次见过3只大熊猫,今年5月他巡护时又见过一只,“大熊猫活动频繁了,说明它们栖息的场所安宁了!”据介绍,目前该保护区有100多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占全国大熊猫的1/10。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乃至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珍稀野生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国家级保护区,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物种基因库,也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整的地带。相信在保护区工作人员与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和大熊猫将会更加和谐共处。

  本报记者朱静渊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