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谈书有见地 “粉丝”追星成一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16:00 新民晚报
为期一周的上海书展,250多项签售、发布、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安排得密密麻麻,让人难以割舍。其中一些精心策划、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而一些缺乏内涵的签售活动则少人问津。选秀类图书火爆营销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但不少文化界人士却对年轻读者的阅读倾向有所规劝…… 深入阅读有益一生 昨天上午,书展一楼活动区挤满了大中学生和部分家长。应华师大出版社之邀,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4位校长和书记集体来到上海书展,与青年学子畅谈阅读体会,他们在谈到阅读取向时不约而同地建议,青少年读书不单要注意可读性,更要懂得深入地去读一些对人生发展有帮助的书和经过时间筛选的经典著作。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现在学生读书的选择范围非常宽,但是对于人生、事业进行深度思考、高度理性的书籍相对比较欠缺,因为整个社会发展比较快,同时人也比较浮躁。他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培根论述文集》,这本书大概25年前在书店都可以买到,但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这本书非常严谨,可以对人一生有用。“我们现在看得更多的是像麦当劳快餐一样的书,那种书可能给你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感受,但是不可能影响一生。希望大家看一些能影响一生的好书。”华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也认为,不少大学生学习生活较为紧张,喜欢看一些“短平快、单薄的、易读的”书,如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这不是不可以,但还是应该多选择一些能影响人生或者对自己的发展有益的书。几位学者的真知灼见吸引了大批听众,现场座位不够,好些人站着听,把过道都堵塞了。两位结伴而来的格致中学女生告诉记者,听这个讲座是逛书展的意外收获,受到了启迪。 兜售旧作效果不佳 各式各样的作品签售是书展活动中的“主力军”,著名作家、文化名人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历来受到读者追捧,今年书展上陈忠实、柳建伟、马瑞芳、解海龙、王汝刚、黄豆豆等多位文化名家捧出新作,让关心他们的读者欣喜不已。不过,也有一些签售活动令人失望,因为摆在桌面上的仍是一年甚至两年前的旧作。有的出版社认为,名人总有崇拜者,来书展上露露脸,与读者见个面,老书也能卖掉不少。可是读者未必都买这个账,一位公司白领毫不客气地说:“作家没有新作品,我‘追’他做什么?有好东西我才会关心。”这样的想法在文化程度较高的成年读者中颇具代表性。其实,类似的现象在许多图书展会上都存在,反映出当代作家原创力的疲软,出版社为了在大型活动中撑场面,无奈只能“旧瓶装旧酒”,但大都效果不佳。 追星热潮有所蔓延 今年书展上,与电视选秀节目相关的明星书特别集中,出场签售的娱乐界人士也特别多。这些以写真图片为主的书价格不菲,疯狂的“粉丝”却从不在乎,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速度令人咋舌。这类活动尽管非常热闹,也创造了可观的销售数字,但不少图书界业内人士却并不赞同,认为当前娱乐主义盛行的风气令人担忧,书展中此类活动固然可以带来人气,但若过多则可能冲淡文化主题。 上海书城总经理赵建平说,选秀明星热反映了某些年轻人渴望一夜成名的心态,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种“热”现在也映射到了书展上。他希望年轻人静下心来多读些提高个人素养的好书和经典文化著作,也期盼学术界出现更多像易中天、于丹这样乐于从事文化普及工作的学者,帮助年轻读者把时间和注意力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书籍上来。本报记者李菁 评论0708171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