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真疆场 勇士自风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07:40 中国青年报

  王会明 张希跃

  ——青海省亚洲海拔最高的大坂山公路隧道工程总工程师。

  ——青海省西(宁)平(安)高速公路工程常务副经理。

  ——青藏铁路16标段副指挥长、铁道部青藏铁路专家组成员。

  ——青海省柴(达尔)木(里)铁路三标段项目经理。

  ——中铁十六局集团一公司副总经理

  翻开刘国玉的履历表,你会发现一位青年知识分子骄人的业绩。同时也会发现这位36岁的高级工程师,15年的工作经历中有11年是在青藏高原上渡过的。

  “国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儿,他的成功和成长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成长中的追求和境界!”一位领导如此感慨。

  天道总是酬勤

  1991年,20岁出头的刘国玉走出了石家庄铁道学院,来到了中国铁建“中取华东”的主战场——浙赣复线工地,被派任一个施工段任技术员。

  初出茅庐,赶上中国铁路史上划时代的工程,刘国玉欣喜难抑。每天,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翻山越岭,一身泥一身汗,测量放样,现场控制与指导,绘制图纸。出奇制胜,一丝不苟。他的空间思维能力强,理解图纸的的构思和设计意图准确到位,施工方案制订得严谨而清晰,布局合理,计划性强。施工人员说:“刘工制订的方案,操作起来是一种享受。”

  京九铁路鸣金,刘国玉又调去云南,之后又去了湖南江垭水电工地,一次次与机遇拥抱,国玉施展才华的天地越来越宽。

  1996年,刘国玉被调任当时亚洲海拔最高的青海大坂山隧道工程总工程师。

  如果说前五年的经历,只是刘国玉事业的序曲,是几个演习场的话,那么大坂山隧道则是他的事业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当时,海拔3800米以上的隧道建筑不仅在中国在亚洲尚无先例,经有关院所检索世界上也未见记录,所以设计及施工没有现成的规范和手册可资遵循与参考。现场氧气含量低,1500多米的洞身大部份坐落在永冻层内,从开挖、衬砌到防排水、通风、照明、防冻胀保温等一系列施工工序,都是全新的课题。特别是防排水、防冻胀施工,大家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设计方也只提供了设计意图,怎么去施工靠承建者出方案。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刘国玉带领技术人员搜集一切可以借鉴的资料,一天总是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他勤于思考,灵气四溢,施工上遇到技术难题时,他常常了了数语就会给同事们以启发,甚至起到点睛的效果。

  由于大坂山隧道是国内首座高海拔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需要常常南辕北辙,清晨醒来,刘国玉总是顾不上洗漱,第一件事就是先到洞内查询,了解施工中有无遇到什么难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后才会离开。晚上,他又总是挑灯夜战潜心钻研图纸,临睡前必到洞内转上一圈,有问题无论天多晚夜多深他都是随叫随到。大坂山隧道的关键技术是防冻胀和保温措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国玉认真收集相关参数,先后几十次前往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一同攻关,最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较理想地解决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建筑隧道工程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一位搞高原工程防冻研究的专家来工地考察走访后,拍着他的肩膀由衷地称赞:“有志不在年高,天道总是酬勤。”

  大坂山隧道竣工后,他根据施工实践总结的《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防冻胀施工工法》获国家级工法,主持总结的《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四届詹天佑青年奖,许多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只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

  大坂山隧道工程使刘国玉与高原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他又在这里参与组织指导了几条高速公路的施工。由于他对高原工程技术的熟练与贡献,青藏铁路上马时,他成为了铁道部青藏铁路专家组最年轻的专家。

  在高原冻土地上修筑铁路,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许多功勋卓著的″老专家″们也心中无底,望而却步。而年轻的刘国玉却坚信:只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为此,作为青藏铁路专家组成员,他主持编写了《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并参与了相关施工技术细则、施工暂行规定的编写,参与了设计、施工方案审查以及多个专项课题的研讨,为青藏铁路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2002年,地处唐古拉深处的青藏铁路16标段开工,刘国玉被集团公司任命为主管施工的副指挥长,这项任命给年轻的高原工程专家施展才智,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施工展开后,他依托自己以往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组织公路施工的经验和青藏铁路专家组的意见,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环境至上、坚持创新”的施工组织原则,并带领技术人员针对《高原多年冻土区片石通风路基施工》、《高原多年冻土区低温早强耐久混凝土施工》、《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含冰路基处理》等课题展开科技攻关,为确保了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16标段共有42项桥涵、路基及站场工程获得全线优质样板工程称号。《青藏铁路高原多年冻土区施工综合技术》分别获得中铁16局集团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高原环保是青藏铁路施工的三大世界性难题之一,被称为工程施工难以逾越的天堑。唐古拉地区生态极端脆弱,如何在施工中有效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刘国玉为此绞尽了脑汁。一次他在山上和几个藏族同胞闲聊,了解到藏胞对保护植被有一些独特的好方法。刘国玉立即雇用了15个有经验的藏族工人采用这种办法专门负责移植和养护草皮。这种方法十分有效,移植草皮得以全部成活。草皮移植成功,刘国玉并未满足,他又琢磨起能否种植草皮的问题,如果种植成功,对保护高原生态将是个历史性的贡献。刘国玉是个有想法总要付诸实践的人,2003年初,他请科研单位帮助试验,才知道此前曾有一些科研部门做过类似试验都未成功。刘国玉说:“有了前人的失败就有我们的成功。”在科研单位的协助下,他带领环保工程师们进行路基边坡种植草皮试验,竟一举获得成功,创造了在4800米海拔的高原上种植草皮成活的先例。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功,在全线引起轰动。

  十六标段的环保工作受到国家八部委、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西藏环保局的高度赞扬。其中,布强格车站和DK1375+300-DK1379+900段路基施工期间,整齐的边坡、干净的场地、毫发未损的草皮让大家交口称赞,并获得西藏自治区环保示范工地称号,多次接受兄弟单位的参观,2005年11月,全标段一次性顺利地通过了西藏自治区组织的环保初步验收。

  一上工地,比止痛药还灵

  2005年,刘国玉兼任中铁十六局青藏指挥部第一项目部经理。接到任命时,他深知这副重担的份量,但他还是毅然接受了。

  上任后,他一方面理清经济关系,一方面把管理功夫下在施工现场,最终使一项目部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都在本标段遥遥领先。管内重点工程“布曲2号特大桥”获得总指优质样板工程;项目部获得青藏铁路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一位职工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另有3位同志在现场受到青藏总指的表彰。

  兼任一项目部经理这段日子里,他由于要主管16标段的施工生产,还要操心一项目部的管理,事务繁多,再加上高原缺氧,经常每天只能入睡两三个小时。

  旷日持久的超负荷工作和残酷的高原生活环境,他的身体受到了无情地伤害。2004年底,指挥部大部分人员已急切地回家休假了,刘国玉却躺在了格尔木医院的手术台上,术后第三天,他就不顾医生的叮嘱,偷偷地溜出医院回到工地。由于刀口还没愈合,他只能躺在车上指挥现场施工。司机看到他咬牙忍痛讲话的样子,都忍不住落泪了,大家纷纷劝他:别在现场盯着了,小心伤口开裂要紧。他却带着一贯的开朗笑容说:“不能走啊,我一上工地,比止痛药还灵,伤口都不痛了。我还舍不得走呐!”

  2005年底,安徽老家打来电话,告诉他年近七十高龄的老父因车祸而严重肋骨骨折,父亲是刘国玉一生最敬重的人。老人向来深明大义,虽然想念这个几年待在高原无暇回家的儿子,但他理解儿子对筑路的感情,对事业的执著,从没要求儿子回老家看他。这次老人半昏迷着躺在病床上时,不觉流露了思子之情,他多次念叨这个最宠爱的儿子的乳名。得知这一情况,一向刚强的他,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情绪,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泪落不止。当时正值青藏铁路全线实现铁道部三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在工地,嘱托家中的弟弟照顾好父亲。皇天厚爱,他老人终于脱离危险,听到消息,他手里握着电话再一次痛哭失声。2006年3月,货运列车顺利通过管区,同事们都说,这个结果来之不易,真是沉甸甸的啊!还有远在安徽的一份付出呢。

   勇士自风流

  2006年4月28日,刘国玉竞聘上任青海省新建的首条地方铁路柴木铁路DT3标段项目经理。当晚,在北京飞往西宁的航班上,忙碌了一整天的他仍然毫无睡意:尽管此前有过十多年的高原施工经历,但难关重重若此堪称空前。他在暗暗筹划如何走过这座火焰山。

  柴木铁路DT3标段地处高山峡谷,海拔3750-4300米,属几个标段中交通最不便、气候最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的地段,且工期短暂、工程标准要求高。

  开工初,刘国玉带领12名工人弟兄驻扎在工地。从线路初测、临建选址、便道修建,事无巨细,他必亲问、亲历、亲为。由他亲自设计、监工的临建,房屋全部采用保温玻璃钢板建成,完全驱散了高原的寂寥和寒冷,”通往营地的便道平整流畅,俨然是个二级公路“,走过的人这样说。项目部临建被业主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树为样本,业主多次组织其他标段前来参观、学习,并明确提出以DT3标项目部为标准搞好临建工作。

  目前,该标段施工进度和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业主给予极高评价后提出:“十六局经验要总结”。2007年,DT3标段被评为“柴木铁路示范工地”,项目部荣获青海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荣誉与奖章永远属于那些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奉献者。2006年7月,刘国玉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5月,刘国玉被共青团青海省委授予青海省青年“五四”奖章。

  知不足而好学,知不足而后反。每次总结自己或是上台述职,他总是说自己不足的多,有时简直是揭自己的丑。也许因为这样,他能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更快地成长。2003年他考上了天津大学建筑与土木专业研究生。

  当下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盛行,有人看上了刘国玉的管理才能和技术水平,愿出高薪聘他,他一笑谢绝,说:“这儿有我的事业,我的天地,虽然钱赚得少些,但能使我感受到脚踏在地上。”这一切正如笔者在刘国玉笔记本上看到的一句话:高原真疆场,勇士自风流。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