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名法的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02:26 新京报

  

双名法的诞生
林奈建立的分类法至今仍是生物分类最常用的方法。
双名法的诞生
博尔赫斯以小说家的独特趣味建立了一套动物分类法。
双名法的诞生
北极熊的濒危困境使人很难将它降格为棕熊的亚种。
双名法的诞生
普里勃草地林跳鼠的独立物种地位影响到了它的保护级别。

  (上接B10版)

  林奈,规则其实很简单

  现代的动植物分类法,最终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设计出来。他把大自然分为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三界。他把相似的植物或动物归并成种,相似的种归并成属,相似的属归并成目,相似的目归并成纲,于是形成界→门→纲→目→属→种这样的分类系统。同一类型中的生物具有共通的属性,同一层中不同类型的生物则彼此分殊。如此一来,所有生物都可被归属在同一系统之中。

  1727年,林奈进入德隆大学,后又转入瑞典最古老的大学———乌普萨拉大学。三年后,林奈成为该大学的植物学助教,负责组织讲课时在大学植物园内进行植物试验论证。这一时期,林奈尝试将收集到的植物进行系统分类。他的规则便是:根据花中雌蕊和雄蕊的数量、相对大小和位置进行分类。这为后来的“双名法”分类系统奠定了基础。

  1735年至1753年,林奈陆续出版了《自然体系》、《植物种志》等著作,建立了以生殖器官为分类依据的分类法,并创造了“双名法”。

  林奈的变革相当彻底,其他国家的学者起初对待这种变革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圣彼得堡科学院阿曼教授给他写信说:“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职责在于一旦觉得需要就宣布新的定律,并且废除前人使用的名姓,那将发生什么情况!”当时英国最伟大的植物学家第伦纽斯在致林奈的信中则称繁殖差异是“一派胡言”。

  然而众多的争议依然无法掩盖林奈分类法的优点。毕竟,从前的分类法(以叙述果实、花萼或花冠为基础)极不完善,而且没有包括所有积累下来的资料。尽管此前也有植物学家根据植物繁殖器官的特征进行分类,但是林奈的分类法更为系统,它比较简略,重要的是包括了全部植物,因此保证了自身能够获得突出的成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研究员指出,就在人类只能认识狭小空间时,林奈早已将自己的眼光投向了世界各地。在他那经典的17卷本《世界植物志》中,光是中国的植物就有四五十种。“这种世界性的关注,直到现在都很难做到。”

  更为重要的是,林奈分类法背后站着的是当时流行解剖学的科学依据。“不过,林奈的分类法并没有注意到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王文采表示。毕竟林奈时代的分类法仅仅依据所研究类群形态特征的相似程度,便将其分门别类。而此后的分类学,则力求反映物种的进化历程及其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由此而产生了系统学。

  林奈的分类法之所以能会成为目前最通行的分类法,更重要的还在于林奈在分类法中,首次连续采用了双名命名法,按照这种方法,每种植物用两个拉丁名称(属名和种名)表示,由于他所用的命名方法简单,因而减轻了植物学家的论述工作,各种植物也有了明显的特征和名称。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