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感受共振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05:51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图文:感受共振的力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孝武 熊爱玲

  时钟指向12:15。此时,离本报“市民有约”的规定结束时间,已超出了45分钟。江汉区委书记张平仍手握话筒,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

  这是8月7日,本报“市民有约”特别行动“对话一把手,共谋新发展”的一个场景。

  至8月17日,这场持续了整整1个月的活动,落下帷幕。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的一把手,以及各区职能部门的100多位负责人,先后带着满腔热情来到本报编辑部,又带着与辖区群众的“共振”,满意地离开。

  “共振”,是个物理学术语。它是指当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的现象。

  不到20个小时的电话解决了220多个问题

  “秦区长,我是青山45街的。我们这里的本溪街有很多垃圾,快来看看吧,虽然这算不得什么大事情……”17日上午9时30分许,本报的热线电话刚开通,张女士就打进来了。

  青山区长秦军微笑着,满口应承:“老百姓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大事情,这件事马上办。”

  放下电话,这条投诉就被反馈到了青山区城管局110指挥中心。5分钟后,区城管局环境卫生突击小分队12名队员赶至现场,立即在本溪街建三至建四路沿线展开垃圾和废弃物清理工作,很快将问题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此次“对话一把手,共谋新发展”活动,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的党政领导们,共解决了市民们反映的220多个问题。

  “怎样建设和谐城区?我的理解就是,要和老百姓形成‘共振’——他们心里想什么,党委和政府就也去想什么;他们遇到什么问题,党委政府就积极地为他们解决。”曾三次参加本报“市民有约”活动的硚口区委书记王绍志,深有感触地说。

  区长和我们有个约定 半天等待只为一条建议

  37岁的施志章,是洪山区的一名中学教师。8月10日上午,本打算送女儿去乡下姥姥家的他,改变了主意——他从报纸上看到,洪山区区长刘涛一行,将做客本报与市民“有约”。“区长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非常值得肯定。我正好准备提个建议,平常大家工作都忙,直接找到区长很难,这是个不能错过的好机会。”施志章说。

  由于拨打电话的市民太多,直到近11点热线快结束时,施志章才打进电话。

  他要提的是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他认为洪山区是个二元结构显著的城区,在教育方面应该多做积极探索,加强城乡教育资源整合。刘涛区长和洪山区教育局负责人认真记录了他的建议,欣然采纳。“我感到非常高兴,区里摆出了一个姿态——洪山区的事是全区市民共同的事。作为这个辖区的居民,我们有责任向区政府提一些建议,把洪山区建设得更好。”虽然为了提这条小建议,施志章前后折腾了半天时间,但他没有一点怨言。

  昨日,在被记者问及此事时,施志章幽默地含笑作答:“区长和我们有个约定,不能失约了。”

  从7月18日到8月18日,还有很多像施志章这样的热心市民,守着那两部热线电话,等待着赴“一把手”们的约定。

  开放的“市民有约”栏目要搭建永远的连心桥

  1000多位市民和武汉7个中心城区党委政府形成“共振”的媒介,是本报的“市民有约”栏目。

  这个迄今已接待600多位政府官员、接进近7000位热心读者电话的栏目,创始于2003年春夏之交那场严峻的非典考验。4年后的今天,它已渐渐成为本报为市民和政府架起的一座连心桥。

  从7月初开始,栏目开始酝酿推出大型专题报道“对话一把手 共谋新发展”。在之后半个多月时间里,先后有十余名记者投入了这组报道的策划、联系和准备工作。

  一趟趟地进机关,协调“一把手”们的日程安排;一次次地下社区,收集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大家忙碌着、快乐着,只为搭起市民与党委政府“共振”的平台。

  7月24日,接完热线的江岸区区长蔡杰一声感叹:“热线好热啊,完全没有间歇。这说明,老百姓非常认可楚天都市报‘市民有约’这个平台。老百姓认可,我们今后就要常来。”

  排忧解难、沟通理解、建言献策、交流碰撞,和武汉7城区“一把手”们的对话,一晃就过去了。在这个不断产生“共振”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了公仆俯身倾听的身影,听到了市民开心畅快的笑声,见证了公仆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双双增强,收获了作为“桥梁和纽带”的快乐。

  开放的“市民有约”栏目,愿意在党委政府和市民之间,搭建一座永远的连心桥,因为有这座桥,就会有共振;因为共振的力量,可以让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记者萧颢摄)

  市民有约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