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频发野生蕈中毒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11:09 生活新报

  

鉴于频发野生蕈中毒事件

  昆明市卫生局日前专门举办“预防野生蕈中毒培训班”

  别轻信“识别规律” 最好只吃熟悉菌类

  “世界上最毒的10种野生菌,云南这边有5种。在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中,90%以上是由毒鹅膏引起的。”自进入雨季以来,全省各地屡屡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在日前昆明市卫生局举办的“预防野生蕈中毒培训班”上,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杨祝良教授,为全市卫生系统的医务人员就野生菌的识别、中毒类型、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介绍。

  10克毒菌足以致死

  杨祝良教授说,世界上最毒的毒菌是暗花纹鹅膏,一个鲜重10克左右的个体,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死亡。他介绍,野生菌中毒共分为6类,其中最严重的就是肝肾损坏型。引起此类中毒的为毒鹅膏——包括与“白罗伞”和“黄罗伞”相似的5种,由于出现症状较迟,发病较慢,极易误诊,死亡率极高,占毒菌中毒死亡病例的90%以上。

  中毒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就是肠胃炎症型,约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80%。症状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死亡率较低。常见菌类有网孢牛肝菌、毒红菇、黄粘盖牛肝菌、月光菌等200多种。另外,还有神经精神型,主要症状是出现精神兴奋或精神错乱,甚至产生幻觉等,一般不会致命。常见毒菌有毒蝇鹅膏、华丽牛肝菌、斑褶菇、光盖菇、裸盖菇、硫磺菌等。

  “规律”不可轻信

  杨祝良教授介绍说,关于怎样识别野生菌是否有毒,民间有一些常见的识别“规律”。例如:颜色鲜艳、菌盖上有疣突者有毒;不生蛆、不生虫者有毒;腥、辣、苦、涩、麻、臭者有毒;受伤变色者有毒;烹调时能使银筷、大蒜、米饭变色者有毒等等。

  “上述这些说法对某些野生菌的识别是有效的,但如果将它作为规律加以推广是十分危险的。”杨祝良说,这些规律可能只适用一部分野生菌。他建议:大家在吃野生菌时,只吃自己熟知的,已证明是安全的野生菌。另外,要严把“三关”,即采购关、加工关和食用关。既有菌托又有菌环的真菌很可能有剧毒,不要采购;不熟悉的野生菌不要采购;粪生真菌一般有毒,不要采摘。采购的野生菌要认真挑选、刷洗,避免杂菌掺杂,煮熟炒透后再吃。食用野生菌最好每次只吃一种。要限食量,不要连续几餐都吃,食菌不宜喝酒。

  □ 新闻链接

  今年以来部分因食用野生菌而中毒的事件

  2007年6月,华宁县青龙镇落梅村委会对门山村民小组发生一起村民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造成1死1伤。

  2007年6月,西畴县柏林乡柏林村、麻栗坡县大坪镇凉水井村等地连续发生了多起因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事件,造成22人中毒、4人死亡。

  8月6日,黑龙潭三龙集团机械有限公司昆明铣床厂分公司的27名职工,因吃野生菌“见手青”先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被送至医院就诊,经抢救后均脱离危险。

  8月13日,宜良一户人家亲朋好友11人吃野生菌中毒,一家6口4人身亡,只剩母女俩幸存。

本报记者 刘启银 实习记者 姜燕萍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