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热"中专家的"冷"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0:4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武岩生

  ■阅读提示

  眼下,股市行情看涨,基金一路走红,省城不少居民也跃跃欲试,想成为股民、“基民”。如何投资理财更划算?本报特邀专业理财师给您支招家庭理财。

  ■支出加大,主动理财

  物价上涨会给每个家庭带来一些影响。省会52岁的阎女士和丈夫都是国企职工,属于工薪阶层,两人每月的工资总和4000元。他们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刚满一年。阎女士负责家中的日常开销。

  两年前,阎女士家每月的伙食费大约是600元,但现在每月800元;买衣服的开销之前为每月300元,如今是400元;再加上其他一些零碎的开销,现在每月的开销大约要比物价上涨前多支出了300元—500元。

  “从2005年起,物价就开始慢慢上涨,今年春节后更为明显。”阎女士说,现在市场上的大米、豆制品、食用油等食品都在涨价,小排骨更是从原来的7元多一斤涨到了15元多一斤。服装的涨价也十分明显,据阎女士估计,服装的价格在一年内至少上涨了30%到50%。与此同时,进口护肤品的价格也在涨,“我用的眼霜等产品价格都比以前贵了差不多100元。”

  让阎女士欣慰的是,家中出租的一套房子的房租也在上涨,但她表示,每月的房租收入虽然增加了200元,但还是无法弥补每月增加的支出。“我们现在买菜不赶早就赶晚,因为这两个时间最便宜。”阎女士说。

  记者调查发现,物价上涨的确给市民的生活增加了一定负担,但总的来说对家庭的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并不大。理财师表示,像阎女士一样的普通市民完全可以通过主动理财的方式,使资产保值增值,通过一些理财渠道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是没有问题的。

  本报按照年龄和收入水平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群,请专业人士给出了理财建议,读者可以对号入座,打响自己的财产“保卫战”。

  ■各类家庭的理财路径

  特邀理财师:石家庄金点理财公司关红

  ■年轻家庭:理财路上大步走

  物价敏感度★★☆

  □人群分析:

  刚成立的家庭,父母还比较年轻、自己无孩子,家庭负担小,一般情况下结余比率较高。此阶段是学习理财知识和理财实践的黄金时期,夫妻年轻、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采取较进取的理财方式。面临将来孩子的出世、购房需求等,应积极投资,提高金融资产收益,实现理财目标。

  □读者案例:

  马雷,28岁,军人,年收入约4万元,妻子在石家庄某私企工作,年收入1.5万元。目前家庭有存款1万元,2008年6月到期;活期存款1.7万元;今年5月投资两支新发行的股票型基金2.5万元。无住房,目前在石家庄租住,房租年支出6000元;每年为妹妹支付学费6000元;其他日常开支年10000元。马雷有军队统一的保险;妻子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计划明年要孩子,5年内购买住房。

  □应对有术:

  1、家庭结余比率60%,从资料中可了解到,马先生家每年负担妹妹学费6000元,属于非经常性支出,妹妹毕业后,此项支出即为零,家庭结余比率会提高至71%;家庭无房产,金融资产不低于5.2万元,投资股票型基金占金融资产48%。

  2、6000元投资保守配置型基金(定期赎回,可用于妹妹的学费开支),2.6万元投资股票型基金。每月结余资金拿出1500元定投指数型基金,剩余资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增加金融资产规模。投资5年,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年化收益率保守按年化收益率8%计算,股票型基金和定投的指数型基金本利和为14.8万元,可赎回基金用于购房,考虑购买30万元房产(首付30%,装修和税费等5万元),选择适合的贷款期限,月供收入比控制在30%以内即可。

  3、保夫妻完善意外险,购房后,应购买定期寿险,其保障额度不应低于房贷。

  ■新三口之家:早为孩子做打算

  物价敏感度★★★

  □人群分析:

  成长型的三口之家,随着小宝宝的出世,家庭支出压力大幅增加,结余比率下降,同时还有购房还贷压力等,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此阶段预期收入也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职位升迁等稳步上升,赡养老人的负担相对来说不是很重。

  家庭资产的特点是,因刚购房,房产占总资产比例偏高,而金融资产规模较小,因工作繁忙、缺乏理财经验,理财产品单一,收益率较差。抚养孩子的费用安排、孩子教育规划是理财重点。随着家庭责任的增加,家庭成员保障方面应完善意外险、定期寿险等保障类保险。

  □读者案例:

  丈夫33岁,妻子30岁,都是教师。有一五个月大的小孩,父母已60多岁,有少量退休金,能负担自己的生活。

  收支情况:丈夫每月收入1200元,妻子每月收入1100元。支出每月大概不到900元。保险情况:有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丈夫有人身意外险,孩子有分红保险。理财目标:孩子有将来的教育金,老人有医疗保障。

  □应对有术:

  1、夫妻收入稳定、无负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建议测试自己的风险偏好,采取投资基金的方式,使资产稳健增值。基金组合采取债券型基金、保守配置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组合,若风险偏好较进取,指数型基金可占基金组合60%,债券型基金和保守配置基金可以作为老人医疗保障基金。从现在开始每月定投450元指数型基金,到孩子18岁上大学时(假设目前普通大学费用2万元/年,学费年上涨率5%),基金定投年化收益率保守按8%计算,资金终值为19.5万元,足够孩子上普通大学费用。

  2、除生活开支和定投外,每月剩余约950元,可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定期赎回购买保险、赡养老人或按比例分配到投资组合。

  3、在现有保险基础上,妻子完善意外险,夫妻购买定期寿险,综合保障额度为年收入5—8倍。

  ■中年家庭:稳健理财,轻松战胜CPI

  物价敏感系数★★★★

  □人群分析:

  中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家庭进入成熟期。一般经过多年积累,家庭总资产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有自住房和金融资产累积,一般30—40岁之间中年人收入达到顶峰,45—50岁之后,收入逐渐下降。从家庭结构来看,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重大。另外,40岁后进入疾病高发期,面临疾病等的大额开支;中年家庭需负担赡养老人费用、子女教育费用等,家庭财务压力较大。

  从30岁起,应该考虑夫妻的养老规划,众所周知,目前社保养老的替代率约50%,如果不及早规划养老,退休后收入下降,仅靠社保仅能维持温饱而已。正因为,中年人家庭负担大、责任大,应进行稳健理财,使自己度过一个富足无忧的晚年,实现孩子教育规划。

  同年轻家庭相比,中年家庭理财宜采取稳健配置,因为中年人风险承受能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强,根据风险偏好、投资期限和对理财产品熟悉程度等,采取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

  □读者案例:

  本报读者张先生一家三口,儿子大学刚毕业尚无稳定收入,张先生与爱人月收入共4000元,均有养老、医疗保险,未来5年左右退休需提前准备养老金及儿子结婚费用。家庭消费约每月1200元。家庭储蓄10万元,投资基金5万元、股票4万元。

  □应对有术:

  1、家庭的结余比率70%,较高;考虑到5年后将退休,收入大幅下降,为保持生活水平不变,应通过理财、增加投资收益。

  2、7万元投资债券型基金+5万元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4万元股票,该组合预期年化收益率10.1%。

  3、投资4年,资金终值为23.5万元,可通过赎回部分基金等满足儿子结婚费用。

  4、每月结余2800元,拿出1/2(即1400元)用于基金定投,可选择指数型基金,为夫妻积累养老金,补充社保的不足,投资5年,基金定投保守按年化收益率8%计算,资金终值为10.2万元,和社保养老金基本可满足养老需求;另外1/2可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定期赎回用于购买保险、赡养老人或投资适合的理财产品等。

  ■高收入阶层:避免“坐吃山空”

  物价敏感度:★

  □人群分析:

  感觉物价贵,甚至觉得钱“不值钱”了,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感受,其实也会传导到手头宽裕的家庭。有理财人士指出,有钱人如果不好好打理自己的钱,也会发现自己的积蓄在缩水,那么就是“坐吃山空”。这些成功人士既不像老年人那样拿着退休金过日子,也度过了辛苦供房子、抚养孩子的“艰难阶段”,基本情况手上余钱较多,生活无忧,但也要避免资产缩水。

  □读者案例:

  崔先生是某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今年45岁,年收入50万元;妻子42岁,在事业单位工作,年收入5万元,二人均有社保,并买有商业保险,他们的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并独立生活,正准备成家。

  现在崔先生夫妇二人拥有三套房子,其中一套自住,另外两套出租,每月租金收入2000元左右。黄女士夫妇月支出1万元左右。他们除了房子、车子等固定资产外,资金基本是银行存款和一些银行理财产品。

  □应对有术:

  1、可选择投连险投资,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比如将在河北上市生命人寿富泰赢家投连险。该产品分为三类,共六个投资账户可供选择,账户间可以自由转换。一个产品相当于购买六个基金;投资追加无限性,此产品可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资金规划,随时追加投资。另外,这种投连险还能保障给付双效性,意外身故最高可获得2倍的个人账户价值,理财保障双效合一。

  2、选择一些大蓝筹的股票,在相对合适的价格介入,并长期或定投方式买进。例如长期持有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蓝筹股,不失为财产保值、增值的一个渠道。

  3、选择一只适合自己的基金进行定投。例如,每月可以将房子的租金收入定投到某个基金里去。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