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军:叶上细书正飘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0:49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王立坤实习生周亚楠肖士娟

  “民间绝活栏目吗?15号你们刊登了牛世民在叶子上能雕刻出美丽图案的绝活,我有个朋友能在一片竹叶上写一篇200多字的古文,你说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呢?”省会陈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

  自从本报推出“民间绝活”以来,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挑战呢。8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陈先生朋友刘正军的办公室,虽然是办公室,但纸墨飘香,满柜书籍。1.8米高的他可是称得上是高大伟岸,记者怎么也不能把他的外形和他的绝活放到一起。刘正军拿出了自己的作品,记者很快就被他的书法吸引了。

  一片长十几公分宽不到两公分的柳叶上书写了一篇260个字的古文,除了排列有序外,每个字的笔画丝毫没有失去楷书的工整和刚劲,记者问,“这得要多么细的笔才能写出来啊?”刘正军拿出了他平时写这些字的笔,看上去也都是普通的毛笔。“写小字容易,写出来的小字在放大镜下看依然不走形,依然和大字一样结构工整就不容易了。”刘正军说写这些小字时毛笔必须与叶子成直角,绝对不能使用毛笔的侧锋,只能使用中锋,而且还要用力恰当,用墨不能太干也不能过稀,刘正军说这叫“千斤拨四两”,他的笔力让记者暗暗称奇。

  即便是外行人也能看出,在树叶上写出这么小的字来没有几十年的书法功底是不行的。今年53岁的刘正军是石家庄市书协副主席,平时除了上班就是练习书法。“我练习书法已经有40多年的时间了,刚开始时写大楷,后来写中楷、小楷、蝇头小楷,直到现在的细书。”担心记者不理解细书的含义,刘正军拿出了“简明书法辞典”,里面对细书的解释是:“特小的字,如同细黍”,古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打小抄时就用细书,后来它成了后人练习书法的一种绝技。清朝时有个叫翁方纲的官员曾经在一个芝麻粒上写了“一片冰心在玉壶”。刘正军说他也应该能写,只是不敢保证字体是否依然工整。

  刘正军也是今年夏天刚刚开始在树叶上写细书的,他用过的叶子有柳叶、杨树叶、丁香叶,叶子不需要特别处理,摘回来压干就可以。他说他在树叶上写细书,就是想把这种传统书法艺术流传下去,“这种以书法来修心养性的方法无形中也锻炼了身体。”现在他除了工作就是写字,每周两天的休息日就写两天字。他希望更多的人来练习书法,传承中华文化。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