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文物归属起争执 大师手稿姓“德”还是姓“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2:16 正义网-检察日报

  

二战文物归属起争执大师手稿姓“德”还是姓“波”
二战文物归属起争执大师手稿姓“德”还是姓“波”

  莫扎特(左)的《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右)的《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成为德国和波兰文物争执的焦点。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被公认为德国文化史上的不朽丰碑。但是这两位音乐大师的两份手稿,二战期间被纳粹分子从德国柏林辗转带到波兰,战后一直由波兰雅盖隆图书馆珍藏。

  波德两国近年来为文物归属问题争执不下,尽管德国政府一再施压,波兰却始终以“接管战时遗留文物”为由,拒绝归还包括这两份手稿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无价之宝

  据美联社8月16日报道,两份手稿分别为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27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第三乐章,被波兰雅盖隆图书馆视为无价之宝。手稿用皮革包裹,下面垫有绿色天鹅绒织物,珍藏在带有温控设备的保险箱里。保险箱放置在安装有电子锁和摄像头的房间内,平时不向公众展示。

  莫扎特的手稿笔迹清秀整洁,没有任何改动之处,观者甚至能从羽毛笔墨迹的深浅变化中,判断出作者何时蘸过墨水。

  贝多芬的手稿则满是用铅笔写的粗略笔记和删改符号,甚至还有他为另一部作品《第九交响曲》草草写下的笔记,尽显他创作时的激情。

  除这两份珍贵手稿外,雅盖隆图书馆珍藏的德国文物还包括15世纪的拉丁文祈祷书、18世纪德国诗人和剧作家赖因霍尔德·伦茨的手稿,以及现存年代最久远、印刷于1507年的乐谱。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保管这批收藏品,并为保护世界文化作贡献,”雅盖隆图书馆主管兹齐斯瓦夫·皮耶奇克说,“处理莫扎特的手稿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战时颠沛

  1941年至1944年,纳粹德国为防止联军轰炸损坏文物,把约300万份手稿等文物从位于柏林的各个图书馆转移到当时被德国占领的波兰。其中约10万件原藏于德国普鲁士国家图书馆的文物在战火中几经辗转,最后被送到位于现在波兰克拉科夫的一座修道院。

  皮耶奇克说,一队波兰图书管理员于1945年及时发现了这批文物,使它们免遭劫掠。1947年,这批文物中的一部分由雅盖隆图书馆收藏。图书馆对这些文物分类整理后,复制成微缩胶片或影印件供公众参观。

  1977年,波兰把一部分珍贵手稿归还给当时的东德,其中包括莫扎特的《魔笛》、《朱庇特交响曲》以及巴赫的C小调协奏曲手稿。东德则归还波兰17世纪国王杨索宾斯基三世的肖像作为回报。

  至于雅盖隆图书馆收藏的包括莫扎特和贝多芬手稿在内的文物,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归属之争

  波德两国的这一手稿归属之争,持续数年不仅仍未有定论,近日又呈升温之势。

  波兰方面坚持,手稿应归其所有。理由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军队曾把大批文物带出德国。而引起波德两国争执的手稿等文物却不同,是由德国纳粹自己遗留在二战期间占领的波兰领土上。战争结束后,这些领土归属波兰。

  德国方面则有不同说法。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最近发表文章,把从普鲁士国家图书馆流失的这批手稿称为“德国最后的二战战犯”。这份报纸还援引德国负责与波兰就文物归属问题谈判的代表托诺·艾特尔的话说,德国的文物损失是“对德国文化生活的重创”。

  德国方面这些言论再次激起波兰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二战中德国占领波兰的近6年里,波兰死亡人数达600万,还损失了大量文物,其中包括约2200万册书籍和上万件艺术品。因此,《法兰克福汇报》要求波兰归还德国文物的言论“纯属无理取闹”。

  波外交部发言人罗伯特·沙尼亚夫斯基说,当时德国军队被苏联红军击溃后逃跑,“对普鲁士图书馆的文物弃之不顾,波兰只是合法地接管了这些文物”。

  (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郜婕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