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蓄势到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2: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14%,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66亿元,同比增长26.3%,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4%和8%,抢劫、抢夺、入屋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6.3%、49.5%、14.3%……发展成绩斐然。本报将从今日起刊登“科学发展看广州”系列报道,透视广州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新实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

  记者舒涓 通讯员周方、陈伟秋

  和谐。

  发展。

  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作为全国第三大城市和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和民生福利提升,划出了一道完整的从蓄势到崛起的发展轨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随着财政实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环境、民生福利等多方优势的凸显,广州已经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辐射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资本、产品、信息集散地,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广州也是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经济势力。广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正在创造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广州模式。还记得在今年初的市“两会”上,市长张广宁代表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郑重承诺:继续关注民生、落实“中调”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市区交通……半年过去了,我们“年中盘点”,发现广州市确实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经济社会发展“半年报”,枯燥的统计数字背后,展示的是不枯燥的骄人成绩。

  转变发展方式打破经济增长“路径依赖”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增加投入来达到提高产出的目的,通常在经济发展中还会出现牺牲一些区域或行业发展来支援另一些区域或行业发展的现象,这在经济学上被称“路径依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很常见。“路径依赖”往往会带来单位产出能耗高、资源消耗量大、对环境有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等后果。

  而广州在探索自己的经济增长路径时,却提前把目光前瞻性地转向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向效益提升要增长、向结构优化要增长、向制度变革要增长,在经济总量迭创新高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有广州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广州今年上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超过3000亿元,呈现出整体经济增速加快、发展协调性强、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持续降低的特点。(下转A6版)

  “科学发展看广州”

  系列报道之一

  (上接A1版)整体经济增速加快: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3198亿元,同比增长14%。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66亿元,增长26.3%。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38亿元,增长18.4%,创近年同期新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1.8%,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7.6%,同比提高近1倍。区域发展协调性强:在东进、西联、北优、南拓、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中,落实“中调”的市区“退二进三”工程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已确定第一批114家和第二批101家企业实施搬迁,老城区总部经济、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南沙、萝岗、花都等区域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2.9%、20.8%和14.1%。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持续降低:广州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4%和8%,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4.9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91.7%。

  优化发展质量 破题产业结构调整迷局

  经济总量上到一定的数量级别后,优化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就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2004年2月,广州市重工业产值首超轻工业,成为广州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广州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步入重化工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周期。面对新的发展变局,广州紧密围绕产业结构与组织研究,结合行业周期发展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经济结构优化措施,并在实践中实现了以经济质量带动经济总量的良好开局。

  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继续壮大。上半年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7.4%,增幅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13.3个百分点。汽车等机械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钢铁、制药、轻纺、新材料等七大重点产业齐头并进,工业重化工态势明显,产业增长的基础更加稳固,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29.4%,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工业总产值达452.1亿元,增长56%,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四成。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6月末,广州地区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4%,贷款余额增长7%。

  兴建基础设施 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

  基础设施就像一座城市的机能,只有基础的机能配套了,提升了,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不至于变成城市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广州着力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工商业的发展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足够可靠的硬件设施。

  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和亚运场馆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广佛线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广汕路延长线工程二期主线等5项道路交通工程已建成通车,地铁四号线黄阁至金洲段已开通运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已交付使用,琶洲展馆二期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广州新电视塔、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在加紧施工,武广客运专线及广州新客站、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客运专线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

  随着“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的展开,广州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今年是广州市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的关键一年。正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的,创卫工作要“群众觉得高兴最重要”,创卫工作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而是为了让群众住得舒服,为群众创造整洁舒适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广州将以创卫为契机,完善卫生管理体系乃至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提升民生福利 努力实现“利为民所享”

  在执政为民的思想指导下,广州市今年出台了以惠民66条为标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逐步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张广宁市长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本届政府要重点解决三大民生问题:社保、养老和住房。我们看到,随着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民在收入、社保、就业、住房、医疗五大方面的基本福利已得到显著提高:

  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均提高10.2%;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市参加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同比分别增长5.5%、3.4%、17.8%、41.2%和5.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7%;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到6月末,全市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2.2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保障型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加强住房保障和土地供应工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7条措施,金沙洲新社区5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预计年底完工,旧城区及农村地区危破房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制定了《广州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加大对城乡医疗机构的投入,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展望:科学布局实现差异化城市经营

  回首广州过去几年的发展轨迹,盘点广州今年上半年的发展成果,我们可以触摸到清晰的城市发展脉络与战略思路:科学的城市发展布局、差异化的城市经营策略,始终都贯穿着 “富民强市”这一核心理念。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广州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与终极目的,而这一切都在广州得到了见证与体现。

  经济发展有其固有规律,成果的取得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全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每座城市都在纷纷思考自己的城市定位,很多城市还为此付出了阵痛甚至昂贵的代价。曾经作为传统轻工业、商业中心的广州如何在重化工业、新兴电子、金融、环保等产业中取得并保持优势地位,一度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经过了短时间的蓄势与调整后,广州的全新发展格局已经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也有理由认为,直到现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这个既老又新的课题的诠释与解答是优秀的,广州在蓄势之后的崛起,必将给生活在珠江河畔的广州人民带来不断的惊喜和更大的希望。

  (上接A1版)整体经济增速加快: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3198亿元,同比增长14%。来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66亿元,增长26.3%。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38亿元,增长18.4%,创近年同期新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51.8%,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87.6%,同比提高近1倍。区域发展协调性强:在东进、西联、北优、南拓、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中,落实“中调”的市区“退二进三”工程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已确定第一批114家和第二批101家企业实施搬迁,老城区总部经济、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南沙、萝岗、花都等区域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2.9%、20.8%和14.1%。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持续降低:广州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4%和8%,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4.9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达91.7%。

  优化发展质量 破题产业结构调整迷局

  经济总量上到一定的数量级别后,优化发展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就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2004年2月,广州市重工业产值首超轻工业,成为广州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广州的工业化进程已经步入重化工产业为先导的新经济周期。面对新的发展变局,广州紧密围绕产业结构与组织研究,结合行业周期发展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的经济结构优化措施,并在实践中实现了以经济质量带动经济总量的良好开局。

  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继续壮大。上半年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7.4%,增幅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13.3个百分点。汽车等机械装备、石化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钢铁、制药、轻纺、新材料等七大重点产业齐头并进,工业重化工态势明显,产业增长的基础更加稳固,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29.4%,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工业总产值达452.1亿元,增长56%,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四成。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6月末,广州地区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4%,贷款余额增长7%。

  兴建基础设施 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

  基础设施就像一座城市的机能,只有基础的机能配套了,提升了,才能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而不至于变成城市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广州着力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工商业的发展竞争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足够可靠的硬件设施。

  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和亚运场馆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广佛线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广汕路延长线工程二期主线等5项道路交通工程已建成通车,地铁四号线黄阁至金洲段已开通运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已交付使用,琶洲展馆二期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广州新电视塔、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在加紧施工,武广客运专线及广州新客站、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客运专线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

  随着“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的展开,广州的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今年是广州市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的关键一年。正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的,创卫工作要“群众觉得高兴最重要”,创卫工作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而是为了让群众住得舒服,为群众创造整洁舒适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广州将以创卫为契机,完善卫生管理体系乃至提升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提升民生福利 努力实现“利为民所享”

  在执政为民的思想指导下,广州市今年出台了以惠民66条为标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逐步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张广宁市长也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本届政府要重点解决三大民生问题:社保、养老和住房。我们看到,随着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民在收入、社保、就业、住房、医疗五大方面的基本福利已得到显著提高:

  上半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均提高10.2%;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市参加社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同比分别增长5.5%、3.4%、17.8%、41.2%和5.7%,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7%;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到6月末,全市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2.2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保障型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关于加强住房保障和土地供应工作、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7条措施,金沙洲新社区5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预计年底完工,旧城区及农村地区危破房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制定了《广州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6个配套文件,加大对城乡医疗机构的投入,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展望:科学布局实现差异化城市经营

  回首广州过去几年的发展轨迹,盘点广州今年上半年的发展成果,我们可以触摸到清晰的城市发展脉络与战略思路:科学的城市发展布局、差异化的城市经营策略,始终都贯穿着 “富民强市”这一核心理念。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广州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与终极目的,而这一切都在广州得到了见证与体现。

  经济发展有其固有规律,成果的取得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全国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国内每座城市都在纷纷思考自己的城市定位,很多城市还为此付出了阵痛甚至昂贵的代价。曾经作为传统轻工业、商业中心的广州如何在重化工业、新兴电子、金融、环保等产业中取得并保持优势地位,一度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经过了短时间的蓄势与调整后,广州的全新发展格局已经呈现在世界面前;我们也有理由认为,直到现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对“发展”这个既老又新的课题的诠释与解答是优秀的,广州在蓄势之后的崛起,必将给生活在珠江河畔的广州人民带来不断的惊喜和更大的希望。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