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协助破八成大要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2:44 大洋网-广州日报

  

科技手段协助破八成大要案
广州警察装备精良,有力保证了羊城的安全。杜江 摄

  ● “自动识别报警系统”眼观六路 路面执勤民警5分钟内化堵塞于无形

  ● 红绿灯显示时间动态控制 根据道路车流适时调整作出合理的配时

  ● 大案要案80%以上靠科技手段告破 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通过DNA等技术手段破刑案2万多宗

  文/记者王鹤、陈翔、李栋、刘旦 通讯员张毅涛、陈立雄、交宣、裘璆

  “请注意,东风路福今路有情况;请注意,东风路福今路有情况。”前日下午3时45分,一个富有磁性的电子男声在广州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大厅响起,大厅内的工作人员迅速地将面前的监控系统调到东风路福今路路口,只见屏幕上最左侧的车道车辆行驶缓慢,车龙已经排到了下一个红灯路口。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向路面执勤民警报告了情况,并提出了疏导方案,执勤交警迅速赶到现场,交通堵塞在5分钟内就化解于无形,该路段又恢复了畅通。

  自动识别报警系统

  8秒钟巡查1个路口

  “那个男声就是我们最近准备启用的‘城市交通管路路况自动识别报警系统’”,广州交警智能指挥系统一名指挥员笑着向记者介绍。目前,广州市有数百个监控探头,以前一直依靠人工辨别,即通过工作人员肉眼对大屏幕上多个小屏幕同时观察,监控多个路段。“人工监控模式往往存在范围小、效率低、容易让人感到枯燥的不足。”一位基层交警说,在交通高峰期,每名工作人员的压力都很大,往往只能优先照顾重要路口的交通情况,而忽略一些非重要路段。但是,这套系统的投入可以提高监控效率,让指挥员更全面地了解路面情况,将工作更多地投入到解决交通警情上来。

  自动识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只要在屏幕上画一个小小的虚拟线圈,将路口‘圈’在线圈内,所有从这里经过的车辆就会受到自动监控,如果车辆流动速度慢,或者因为事故完全不动的话,自动识别系统就会立即报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个路口的监控辨别在8秒钟内完成,假设有30个路口,只需要5分钟时间就能循环检测一次。该套系统目前正在试用阶段,一旦投入使用可以将指挥民警从枯燥的重复监控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更快更好地解决警情问题上。

  据了解,这套系统启用以后,将对全市所有重要路口施行实时监控,将交通堵塞信息及时传到指挥中心。

  3分钟一次交通警情

  坏车事故近半居首位

  前日下午,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次广州市交通高峰期的紧张状况,目击了交通指挥员如何紧张地保证城市“大动脉”的畅通。“今天是星期五,是广州市一个星期来晚间时段最迅猛最长的交通高峰期”,16时50分,刚进交警指挥大厅,值班指挥员就向记者打起了“预防针”,可是从监控屏幕上看,广州各个路段的交通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拥堵情况。

  17时30分,交通高峰提前来到,刚才还畅通的东风路、广州大道等路段,一下子被涌出的各种进出城的车辆占满,部分主要干道出现行车缓慢的现象。

  17时50分和18时02分,广园西路和广州大道中华美达路口分别出现了坏车事故,在监控屏幕中可以看到,广州大道中华美达路口,一辆公交车打起了双黄灯,指挥员立即通知辖区大队,3分钟后,交警迅速赶到现场,(下转A4版)

  (紧接A1版)将坏车撤离到一边,等待交通拯救车的到来。可是,在广园西路,一辆从花都开往广园客运站的绿色大巴在拥堵的车流中一动不动,后面的车辆纷纷变道,向左右两边车道挤去,使原本已经车满为患的广园西路显得更加拥堵。指挥员说,这辆大巴比较麻烦,因为大客车坏车后,往往轮子会自动锁死,必须要叫专业拯救人员才能解开。随后,指挥员联系了专业拯救队,15分钟后,拯救队赶到现场,将大巴拖走,“险情”才得到控制。

  18时18分,指挥员又根据具体情况对路面执勤交警发出“东濠涌高架位置,优先东风路车流”的指令。“除了及时发现事故,我们还要分析拥堵路段,对他们进行适当的交通疏导,保持路段的畅通”,一名指挥员告诉记者,“路面的道路就像人的血管,如果某一点发生堵塞,如不加治理,会影响整个地区的交通情况,我们的职责除了及时通报事故外,更应及时疏导路面车流,保证城市‘血管’畅通无阻”。

  接近18时24分,交通高峰期正式来临,交通警情一个接一个地迅速跳上电脑屏幕。据记者统计,从18时24分到19时10分的46分钟内,共发生15起交通警情,平均近3分钟就有一次警情通报。在诸类事故中,坏车事故占据首位,达7起之多,占整个警情的46.7%。其次,就是两车碰撞事故。

  18时55分,中山大道天府路发生两车碰撞事故。一辆号牌为“粤AGW0××”的现代小轿车和“粤AHW7××”丰田小轿车发生追尾事故。从监控画面上看,两车都没有明显的伤痕,但是,现代车的女司机和丰田车的一名女乘客却走下汽车,开始站在街头理论,一点不管身后长长的车龙。

  统筹调节指挥红绿灯跳舞

  据介绍,广州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所拥有的SCATS区域控制系统就是能让路边红绿灯自动“跳舞”。SCATS(悉尼交通自适应协调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之一。与只能现场手动调节的单点控制机相比,SCATS具有自动调节、区域协调控制的优点,通过优化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交通信号配时,既实现了绿波带控制,又体现了交通出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该套系统的最大特点还在“自适应”,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一名基层交警说:“过去信号灯时间是固定的,可是自从有了SCATS系统控制后,红绿灯时间可以自动适应车流量了。”

  据了解,2007年全市SCATS控制路口达到350个,超过全市信号控制路口的50%;按照规划,2010年环城高速范围内的全部交通信号都将纳入SCATS控制。

  执法模式转变整治乱停放

  不仅红绿灯的转换在变化,交警的执法模式也在变化,自从交警智能指挥中心投入使用以来,交警逐渐由现场执法为主向非现场执法为主转变。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非现场执法达到70万宗,比2006年同期翻了一倍,占整个执法总数的比重接近50%。整个交警支队充分利用交通监控、电子警察、照相机、摄像机全方位、全天候拍摄交通违法行为,使广大机动车驾驶人感觉到交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而养成自觉守法驾驶的良好习惯。

  随着交通智能指挥中心的使用,广州市道路交通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根据数据统计, 2007年上半年广州市交通报警数比2006年同期下降9.3%,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持续下降。

  八成大要案靠科技手段才能破

  近年来,广州市公安局紧密围绕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部署和公安中心工作,以实施金盾工程和创建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为契机,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切入点,贴近基层、贴近实战,狠抓公安科技基础建设,广州公安科技总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维稳、打击、防控、管理、服务等公安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市、区两级政府共投入公安科技建设经费近10亿元,建成了以光纤网络工程、110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广州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科技工程;大力加强了以刑事技术、网上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支柱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科技手段应用;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公安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连串公安科研成果奖项。2005年年底,广州市被公安部、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光荣称号。

  穗警现已装备了一大批性能精良的公安科技设备。在通信装备方面,广州市公安局计算机配备率和民警无线对讲机配备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刑事技术方面,广州市公安局拥有火灾助燃分析系统、显微红外光谱仪等先进设备,工作环境和技术装备在国内同行中均处一流水平;在防排爆装备方面,广州市公安局购置了排爆机器人等一批国内少有甚至是唯一的精良装备,具备了在高难度、复杂条件下的防排爆能力;在消防抢险方面,广州市公安局装备了国际先进的特种抢险救援车辆,引进了生命探测仪等尖端的救援设备,具备了高层建筑消防及大型爆炸、毒气泄漏事故的抢险救灾能力;在水上作战方面,广州市公安局装备了多功能大型指挥船、潜水专用船等水警设施,具备了实施水面大型现场指挥调度和水下快速搜救实力;在空中巡逻方面,广州市公安局通过租用的模式装备了“雷鸟”等多种型号的警用直升机,具备了全方位的快速机动巡逻和远程投送反应能力。

  目前,科技已经成为广州公安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在侦破的各类大案、要案中,更有80%以上是依靠各种科技手段才得以告破的。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广州市公安局通过一些科技系统提供的线索,共抓获在逃人员800多名;通过DNA等刑事技术手段,共破获刑事案件20000多宗。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