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个岗位,每个6万元向社工组织采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3:48 浙江日报

  带着这两个目的,易松国的“鹏星服务社”在2007年5月份就开始实质运作。

  政府的初衷,是确保鹏星的完全民间化运作。但当前社会福利资源大多集中于政府,如果缺乏政府的推动和支持,鹏星将无以为继。

  民政局的支持从工作场所开始。鹏星的办公场所属于民政局下属一个事业单位的物业。民政局象征性地向鹏星收取每平方米10元的租金,“两年之后我们就会根据市场化价格收费,鹏星要么接受我们的坐地起价,要么离开。”刘润华说。

  除了工作场所,政府对社工组织最大的扶持是通过“购买服务”体现的。

  作为社工“职业化”改革的试点,深圳民政局在民政系统内第一批开发了37个岗位,面向社工组织采购。

  这37个岗位来自福利中心、救助站、军休服务所、慈善会等11个机构。每个岗位配套的资金是每年6万元,其中包括了社工本人的工资和社工组织的运作经费。

  7月初,民政局组织了第一次“服务采购”,11个采购单位的领导出席。易松国和另外一家社工组织的负责人向他们介绍各自的情况,阐明自己的优势并介绍了计划如何招聘社工。采购单位的代表再发问,两个社工组织负责人应答。

  鹏星服务社竞争到了31个名额,这意味着鹏星获得了186万元的政府采购额度。“我们和采购单位签订了协议,由鹏星负责派出合适的人选。”政府此次动用的是公益金,直接打入采购单位的账上,再由采购单位支付给鹏星。

  “在采购之前,民政局并没有承诺鹏星一定会得到多少岗位。”易松国说。这也体现了刘润华鼓励社工组织竞争的思路。竞争将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中标的社工组织提供的服务不令人满意,政府就可以更换另外一家。

  在得到31个岗位后,易松国才开始在市场上招聘人手。31个学生中有6个研究生,其余都是本科生,专业主要集中在社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社工强调实务技能,易松国招聘的重点主要放在实务突出的重点院校,其中有4个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经过20天的培训后,这些学生将开始其社会工作。

  在易松国看来,一年186万元的经费显得拮据。“市里据说原先设想是每个人8万元,但是最终出来的是6万元,因为希望以后有上调的空间。”社工是一种专业化工作,正如医生、教师和律师一样。“社工薪酬不能太低,否则影响服务质量,我希望社工的工资能略高于公务员。”

  每个人6万元的金额已经包括了鹏星的管理费用和运作费用。除了房租,鹏星目前主要的投入有水电、房屋装修以及电脑、照相机等设备,迄今已经投入接近10万元,由易松国的私人资金垫付。

  易松国曾经把做好的预算表递交给民政局,表明每个人6万元的资金难以涵盖鹏星所有的费用。“活动费、接待费、交通费,最大的还是推广费,让老百姓知道我们这个机构,并向我们购买服务。”在无法增加预算后,“唯一的办法就是压缩各种成本”。

  除了31个派出的社工,易松国为鹏星设计的管理架构还有4个日常管理人员,包括行政、财务、业务主管以及网络管理员,目前在岗的仅是一名行政。易松国的想法是,在暑期结束前能找到一个总干事助理,承担起鹏星主要的管理职责。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