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草坪上打个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3:49 钱江晚报

  新华社记者近日从马来西亚发来报道说,在吉隆坡采访,总能看到游人“肆无忌惮”地在草坪上玩耍,很是令人羡慕。当然,这里是热带气候,植被保护很好。不过,在世界很多地方,无论是在悉尼奥运会的记者中心门前,还是在德国世界杯的赛场外,都随处可见白人“膀爷”躺在草地上沐浴阳光。于是,他们自然联想到北京:北京奥运会的草坪能不能让人躺呢?

  就在前不久,“天安门的草地能不能躺”的问题引起了一场争论。支持者认为,草地本来就是让人亲近的;而反对者认为,草地资源得来不易,踩的人多了,一人一脚就没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呢,形成的是无法共识的“共识”:草地不能入内。这其实又何止北京呢?在国内各地,凡见到草地,几乎都有“禁令牌”陪伴左右,上书:“不得践踏”。客气一点的是“小草在休息,请勿惊扰她”。

  为此,新华社的两名记者生出由衷感慨:以往我们经常说的是征服自然,现在很少提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哪能征服呢,又哪能完全隔离开呢?而围上栅栏,禁止入内,让人们看草坪如看动物园里的猴子一般,这样的“参观”只会使两者越来越远。长此以往,田园牧歌成为了幻想,踏青更成了远古民俗,如无数的科幻小说那样,现代人如同钢铁都市里的零件,永远在灰色中运行。

  曾在加拿大多伦多看见过“草坪的邀请”。那是一个挺大的公园,大片绿茵茵的草坪边,竖着一块色彩鲜艳的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Please walk on the grass。“请在草坪上漫步”!见惯了国内大大小小的绿地边草坪旁竖着的形形色色“不准入内”的告示,乍一见这个热情的“召唤”,心头顿时一热:啊,这不就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至上境界么!当然,也有一个前提:那里的草坪种植的草本身就是耐踩踏的。

  让人们与大自然朋友般地亲密接触、弟兄般地友好共处,不是更高层次的文明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嘛!眼下最需要的恐怕是应该赶快转换一下脑筋,加紧培育耐踩踏的草种,铺就可以踩踏的草坪,以将逐渐取代原来“中看不能踩”的绿茵,让游人不再被拒之草地外——要是能做到这一点,“北京奥运会的草坪能不能让人躺一躺”,还会成为难题吗?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