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生进校 奖学金是“上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3:50 钱江晚报

  本报讯 来自山西的李和一是新生群中耀眼的一员,她是从山西实验中学被保送进浙大的。按照浙大往年的惯例,她很有可能是揣着新生奖学金报到的,不过今年她却没拿到钱,反而在8月7日就提前到校,因为学校奖励她的是一场为期10天的“未来精英培训”。

  别致的新生奖学金

  今年浙大的新生奖学金是“提前上课”,学校用发奖学金的钱实施了三个培训计划:哈佛Crimson中国文化交流基金会2007浙大夏令营;“未来领袖”训练营、飞鹰训练营。校方从5000多名新生中挑选了410人,分别参与了这三项培训。其中一部分是像李和一这样的保送生,一部分是高分考生,还有一部分是早就被招生老师慧眼相中、认为有潜质的自主招生的学生。

  浙大招办程艺说,“这些学生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前程,我们期望通过高层次的培训给他们更多力量,帮他们点燃心火、激发斗志。”

  培训模式借鉴名校经验

  这三场培训分别借鉴了美国哈佛、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并由专业的培训公司为浙大学生量身定做。开课第二周,记者在课程表上看到,开设的课程有:“建立你的团队——分享”、“矛盾处理”、“建立你的人脉圈”、“规划你的人生”等。都是学生在高中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更有意思的是在一场心理学博士的讲座上,学生们被要求在一张白纸上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据此来判断自己的个性:比如总是把眼睛画得很大的人愿与人沟通;忘记画耳朵的人也许容易忽略倾听;而习惯把人头画在纸的下半截的,也许他个性不够开朗,情绪总是比较低落……

  思维颠覆再颠覆

  记者发现,这些培训并不像正规的上课,而有点像“拓展训练”。培训师不断地提问、反问、追问,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这种颠覆思维的方式显然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来自四川南充的蔡盼盼对一节叫“城市定向”的课印象特别深刻。她是这次活动的副组长,可因为不知道组员们的个性和特长,她发现自己无法分配任务,“看来以后我想做一名好的管理者,必须了解部下。”

  来自甘肃的李自通说,由于他训练迟到,被惩罚做1280个俯卧撑!就在此时,全营150名队员全都开动,男生做俯卧撑,女生做深蹲,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我当场就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有凝聚力的团队的强大力量!”

  一位即将进入竺可桢学院理科平台的学生则感觉被洗脑一样,“以前我只知道埋头学习,经历了这次培训,觉得身边突然打开无数的窗户,思维、眼界都脱胎换骨。”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以前他提醒自己进入大学也要坚持苦学,可现在他突然觉得那不是“坚持”,“老师、同学、图书馆、甚至草地,围绕在我身边的一切都是免费资源,如果我不用,那太傻了!”

  培训班班长杨龙志感叹:“这种培训班带给他们的启发远远超过了奖学金的价值。”

  本报实习生 董志强 俞帅清

  本报记者 俞熙娜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