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灯朵朵开,陪我的愿望一起过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3:50 钱江晚报

  本报讯 情侣餐、送玫瑰表情、互赠礼物,无论是西方的情人节,还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恋人们在那一天总是绕不开这些节目。在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当我们回顾那些曾经流传于西湖边的民俗、传统,我们的“情人节”找到新的创意与意韵。

  银汉迢迢,鹊桥归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虽然上午“圣帕”过境带来如注暴雨,入夜却星空晴朗。昨天七夕,爱情的气息点燃湖畔的角落。

  本报与杭州市园文局凤凰山管理处联手推出的“七夕湖畔放花灯祈福”创意活动如期举行。

  待嫁情怀,古今一脉。

  从流传于西湖边的“七夕乞巧”风俗中,我们借了一点意蕴,并将之创意设计。就像当年的姑娘做“巧果”、“穿针引线”那样,女生们在“七夕”这天巧手完成了花灯的最后一道工序,并将心愿卡代替当年祈福的实物,向着夜空虔诚地祈福。

  万松书院的泮池边,几十盏花灯被祈福者亲手放入水。静静的泮池,静静的灯。心愿如风,随水漂流。有女孩合紧十指,对着花灯,对着明亮的月亮,悄悄地许愿:希望我的他早日出现,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一次单身女性的派对:单身女生们独自赴约,没有相亲的矜持与功利,有自已的愿望陪自已过节,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没有落寞;这也是一次传统与时尚的对接。静悄悄的星空下,湖畔有一盏灯为自已的爱情愿望而点燃,时尚女子仿佛化身古时那依水的姑娘,轻挽罗袖,沐月而歌,祈求爱情的降临。

  “这种传统的习俗比千篇一律地吃大餐好玩多了。放花灯就好像电影《瓶中信》那么浪漫。希望意中人捡到我的花灯后,能与我联系。”姚灿细心地把留着自己QQ号码的许愿卡夹在两瓣荷叶的中间。

  她跟老乡叶玲昨天是特意从嘉兴赶来参加本报放花灯祈福活动的,她希望花灯载着她的心愿,“祝愿自己能够结识幸福的另一半”漂得更远些,“人在异乡,总希望找个寄托”。

  万松书院有梁祝的美好传说,是一个充满传统意韵的爱情福地。昨天,女生们在泮池畔许了两个愿望,一个愿望被挂到了书院的许愿树上,另一个愿望则被放在了亲手制作的花灯里。

  “这个活动蛮好玩的,明年如果还搞,一定再叫我。”25岁的小叶说她自已没怎么谈过恋爱,但“已经厌烦相亲了”,她说,“干嘛不放到西湖上去呢?如果你们明年还搞活动,希望能够放到西湖上去。花灯会从西湖的这边漂到那边,说不定哪天,我的他就捡到了呢?”

  小叶的心愿得到很多的呼应。“中国的传统民俗有很多意蕴,特别需要开发。在越来越注重传统的现在,七夕节是需要过出中国传统节日该有的味道!”

  女生们昨发出倡议: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领会民俗的意蕴,希望我们的情人节,一年比一年过得更“中国”。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