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节”为何独缺中国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4:01 今日早报

  尴尬:七夕过法简单老套

  据某招聘机构近日对6000多名职场人的调查数据显示,64.9%的职场人打算过七夕,近四成职场人认为七夕和情人节同样重要,21.1%认为“七夕节更重要,那才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对七夕典故并不熟悉。在打算过七夕的职场人中,近三成选择“去吃一顿浪漫的晚餐”,打算“回家过二人世界”或是“去看电影、唱歌或找个娱乐节目”的分别占了近20%。

  “感觉七夕已经成为第二个情人节。”在某外企工作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七夕刚好是周末,所以陪女朋友逛街,送花给她,吃顿烛光晚餐,再看一场《哈里波特之凤凰社》。“虽然想过出点‘中国味道’,但实在找不到新鲜的办法,还是‘洋过法’更加简单。”林先生说。

  适合年轻人过七夕的特色活动和场地都很难寻找。不少白领在接受采访中发出这样的疑问:“总不能让我们都穿着汉服去听古音吧?”“以前要看银河、拜双星,可是现在在上海去哪里这样过节呢?”

  窘境:七夕没有经典符号

  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造就了玫瑰与巧克力的影响力,而面对七夕这个“国产情人节”,商家又该如何打造“中国式的浪漫”?

  某商场市场部负责人分析说,目前与七夕相称的礼品太少。“一说到西方情人节,人们就想到玫瑰、巧克力,但中国情人节表达爱情的符号是什么,鲜有人知。商家想要大力推广七夕文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根据民间传说,红豆、彩线、瓜果,哪样能成为“中国情人节”的符号?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很多民俗做法,现代年轻人确实不懂也不愿去做。

  声音:七夕需深挖内涵

  究竟如何过七夕?上海的一位康洪莉小姐清晰地告诉记者:“关灯,看星星。”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情人节不一样。”康洪莉说,他们小时候一边坐着纳凉,一边看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那是七夕最美好的回忆。而现在,灯光污染多了,空调用得广了,纳凉看星星的人几乎没有了。她介绍,台湾有个“夏至关灯活动”可以参考:关掉电视、电灯,全家人在月光下砌茶,看星星……

  上海能否看到银河和牛郎织女星呢?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告诉记者,银河在上海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但牛郎织女星还是可以找到。据介绍,太阳落山时,织女在天顶附近,南边有4个小星星成四边形(传说是她织布的梭子);牛郎在东南高空,两边各有一个星(传说是他们的两个孩子)。

  没有明确定位、没有表达爱情的经典符号,缺乏社会认知感,也许这些就是七夕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数商家表示,如何营造“中国式的浪漫”,提高人们对七夕佳节的认知度,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包括文化教育、媒体宣传、商家市场、旅游机构等,都应当推陈出新,把传统节日包装得更加吸引年轻人,这才有可能让七夕节真正成为“中国情人节”。(2010903) 据新闻午报

  昨天是七夕佳节,大街上相拥而过的年轻情侣们无疑成为了最美的风情。然而,情绪高涨的青年男女却对过个“有中国特色”的七夕节没有方向,送花、吃饭、看电影这“老三样”仍是大多情侣们的首选。

  没有特色礼品、没有经典符号……对于“七夕节”暴露出来问题,专家认为应挖掘七夕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在传统中加入现代元素,才能把传统节日过出“时尚中国味”。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