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昨日正式揭牌运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4:19 深圳特区报

  

光明新区昨日正式揭牌运作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崭新生力军

  光明新区昨日正式揭牌运作

  李鸿忠许宗衡等出席仪式,并寄望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

  【本报讯】(记者刘键钟润生)昨天上午,光明新区市民广场欢声雷动、彩旗飘扬。在现场7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崭新的生力军——光明新区正式揭牌运作。市委书记李鸿忠、市长许宗衡为新区揭牌,并与白天、谭国箱、王穗明、戴北方、刘应力、王新建、钟晓渝等市领导一起,共同见证了光明新区与宝安区举行签字交接仪式。

  光明新区下辖公明、光明两个街道,面积156.1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新区生态环境良好,土地储备比较丰富,水域和未建设用地达11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3%,是深圳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该区的功能定位强调经济、社会、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按照有关规划,新区将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打造成深圳最适宜居住,环境最优、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新城区之一。

  5月31日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区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光明新区发展思路已经明晰、工作团队已经组建、规章制度已经建立、新区特有的“务实、高效、创新、卓越”的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也正在形成,为光明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区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提出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开发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区的光明新区发展道路,建立富有魅力、充满活力、极具动力的“光明模式”——

  创新规划理念:严格控制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制度管理土地,突出“功能分区和动静分离”,构建“垂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以规划创新塑造“光明模式”的个性特征;创新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优势”核心价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生态植被,保证工业文明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创新产业模式: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突出“增量优选和存量优化”;创新管理体制:突出“超越常规和错位布局”,建立“外部协调通畅机制”和“内部运作高效机制”;创新用人机制:实施“精兵”策略,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奉献型人才。

  许宗衡代表市委市政府在致辞中指出,成立光明新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加快光明和公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深圳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市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一次重大探索。建设好、发展好光明新区,对于提升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国际化的视野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瞄准一流,高标准、高水平、严控制地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各项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尽快提高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努力将新区打造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新区建设,全力支持新区加快发展。

  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田夫代表广大新区干部群众表示,光明新区将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再创深圳“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率,低能、低耗”的发展典型,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光明新区。

  光明新区门户网站昨天也同时开通,出席揭牌仪式的市领导还参观了新区规划展和行政服务大厅。

  昨天,李鸿忠、许宗衡等市领导出席深圳市光明新区揭牌暨交接仪式。本报记者许业周摄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