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变 花源镇加速成为“桃花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5: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随着龙湖、置信、万邦等一批实力雄厚的房地产项目落户新津县花源镇,人们发现,在不经意间,花源镇这个成都的南部新城刮起了一种时尚健康、宜室宜家的居家风潮;与此同时,随着川师艺术学院、国际旅游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校的落户,花源作为教育文化产业重镇正在崛起。

  城镇定位从“第二县城”发展为“融入大都市的桥头堡”,产业方向从“主抓工业”变为“以居住、旅游、休闲和教育文化产业为主”……不过短短一两年时间,花源镇如何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事件的原委,还得从一年前新津县对花源镇的调规说起。

  发展思路之变

  眼光放长远 限制工业培养三产

  未来的花源镇,将重点培养房产、教育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2006年9月,花源镇重点镇要调规的消息在全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规划调整为什么这么大?花源镇工业有那么好的基础,限制发展工业会不会是舍本逐末?没有工业,镇财政税收又从哪儿来?一时间,争论四起。

  不仅如此,要限制工业,花源镇当时还面临另外一些难题——2005年,花源镇在离场镇2公里的地方规划了一个1.7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发展点,并且进行了部分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已经有多家签约企业进场打围,并且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在要调规,说服这些企业搬走首先就是一个令人“脑壳大”的事情,“当时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拿着上一年交税的税票来到镇办公室,希望镇上协调搬迁的事,这家企业一年要交一百多万元的税收,对于一个镇级财政来说,这个税收额的诱惑无疑是很大的。”如果要搬迁,镇政府不仅拿不到这些税收,而且还要从财政拿钱出来补贴企业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分管城建和工业的副镇长夏万平对此事仍记忆犹新。

  “当时,花源镇面临的压力很大。但是,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西南航空港临空经济圈、成新经济走廊、牧马山休闲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新津融入大都市的发展战略都给了我们强烈的信号——花源镇在地域和环境上的优势,决定了我们必须主动接受来自成都中心城区的辐射,如果全镇发展的方向不放在第三产业,而过多追求工业的发展,追求短期的税收利益,是不符合花源镇现在的镇情的。”花源镇党委书记刘永健说。经过县、镇两级数次大讨论,花源镇最终确定了以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为主的思路,走出了花源镇嬗变的第一步。

  城镇定位之变

  加大吸引力 夯实基础完善配套

  方向已定,重在行动。但发展三产的突破口在哪儿呢?首先应是城市面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承载能力,花源镇由此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战”:配合大件路改建工程的建设,花源镇先后实施道路交通项目13个,目前已形成三纵四横的主干道网络,基本形成城市道路骨架。与此同时,花源镇先后投资6200万元,实施市政配套设施项目11个,城镇配套设施更趋完善。除此之外,花源镇先后实施了新老城区风貌改造、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新居工程等14个项目。

  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功能的提升,除了带给老百姓直接的舒适方便,花源镇这个有山有水的南部新城也引起了省内外开发商的浓厚兴趣。龙湖、置信、中鹏、泰来等一批品牌开发商的争相进驻,金秋乐园老年社区、中鹏会所等新鲜出炉,不知不觉中,“住在花源”已成为都市人南部置业的时尚和潮流。

  产业支撑之变

  引进房地产 成为高尚居住板块

  成都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源重点镇下一步发展的重心在哪儿?花源镇党委书记刘永健讲述了花源镇未来发展的构想:按照规划,引进和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教育文化、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改善的力度,引进房地产知名企业和品牌开发商进行高档次、大手笔的开发建设,努力在花源镇形成聚集效应,使其成为成都近郊高尚居住板块的代表。同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努力提升花源镇的城乡一体化水平。

  随着置信“欧洲风情小镇”、龙湖会所等品牌的引领打造,随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旅游学院的动工,规划中的花源水产养殖旅游观光基地的建设,花源镇的未来“必然有值得期待的新惊喜”。刘永健信心百倍。

  访谈

  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访新津县县委书记孙建军

  记者:成都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花源镇有何影响?

  孙建军:将促进新津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花源镇统筹城乡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城镇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随着成都向东向南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件路改造工程的建设等,必将推动花源镇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将其发展定位确定为大都市南部的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居住、旅游、休闲和教育文化产业”,应该说,这个定位是科学的,是符合花源镇现在的镇情的,也为花源镇加快城乡统筹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战略保障。目前,花源镇总人口是4万人,将来随着规划面积的增加,可能会达到10-15万人的规模。

  记者:下一步,新津县将指导花源镇的工作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突破?

  孙建军:作为全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作为新津融入成都这个大都市的桥头堡,我们要求花源镇各项工作都应在全县争先,争当全县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一是加大项目引进和项目建设力度,以项目来推动和支撑花源快速发展;二是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国际旅游学院、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品牌学校以及龙湖、置信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落户,必将加快花源镇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三是加大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理念和服务水平,切实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服务;四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社会的安定和稳定;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花源镇快速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推进花源镇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李志娟 韩亿萍 潘海琴 本报记者 陈方耀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