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试验田表现得非常好 “种三产四”完全能推向全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5:4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表现得非常好!”昨日下午,郫县犀浦镇石亭村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超级稻“种三产四”核心区,青青的稻田散发出丰收的喜悦,一些接受阳光较为充足的稻穗,已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高兴得像个孩子。

  “本来是安排明天来参观的,但我确实有点迫不及待了!”袁隆平院士表现出对成都分中心试验情况的高度关注,他是为赶赴西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郫县试点现场会而来到成都的。听说袁隆平院士要到成都分中心,参加会议的全省30多个县农业方面的主管领导,农技推广干部近300多人昨日早早地就等候在石亭村水稻种植基地。

  据透露,定于今天举行的郫县现场会的主题是“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和当前超级杂交稻取得的重大进展,袁隆平院士于去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设想和建议——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我们原来提出了在长江中下游推广高冠层低穗层的构想,叶子高高在上,光照接受好,稻穗矮重心在下面,抗倒能力强,事实证明这一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得非常好,去年在浙江遇到10级台风时都没有倒,四川地区没有台风,抗倒伏更不存在问题。”袁院士高兴地说,“我们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产量相当于现在8000万亩的产出,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据介绍,“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目前已在湖南全省进行推广。而看了成都分中心的试验,袁隆平认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完全可以在郫县实现,进而向整个成都地区推广,然后扩展到全川和整个西部地区。“去年到今年,我们试验了500多个品种,筛选出30多个品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彭苏告诉记者,去年分中心培育出的“泰隆1号”,亩产达813.5公斤,刷新了成都平原水稻单产纪录。“成都储备的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完全可以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提供坚强的保障。”彭苏说,分中心试验的早稻和糯稻的亩产都已达600—700公斤,而此前成都市平原的糯稻亩产仅为300—400公斤,而普通杂交稻亩产则为500多公斤。

  据介绍,郫县计划到2010年推广“种三产四”丰产工程10万亩,增产率达33.3%。

  何敏 本报记者 赵一 张鸣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