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6:41 光明网-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也是在实践发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的永续过程。始终自觉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校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深刻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强调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而且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艰难地但是成功地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在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相继产生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相继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些理论成果,都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都坚持了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都体现了对我们党新时期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认识。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期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来展开的,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深刻启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特色是紧密相连,而又相辅相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创新,已经、正在并且还将继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命运、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对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的极端重要性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的党校,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领导干部头脑,指导实践。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是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党校人的光荣使命。

  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善于理论武装的党。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央总是从抓好对党的各级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入手,帮助他们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强调要把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同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结合起来,他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他说:“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1996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重要讲话中,强调理论武装对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把加强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首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干部”。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我们党理论武装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可以说,建党86年来,我们党的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发展和每一个胜利,都是同全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密不可分的。

  党校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培训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干部到党校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注重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工作中的作用。延安时期和建国以后,中央党校集中大批干部,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在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的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培养大批领导骨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中央党校发挥了先锋作用,对于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干部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各级党校积极地宣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加强干部培训轮训工作,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可以说,紧紧跟上和密切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进程,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是党校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是提高广大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自觉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显著加快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在二、三百年内,围绕工业化、城市化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集中凸显了;同这个进程相联系而又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的利益矛盾更为突出了;党在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了。我们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发展环境,面对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从国际上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我们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胜利的法宝,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上来,着力提高广大干部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能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是加强党校工作、发展党校事业的需要,是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内在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无论经济社会怎么发展变化,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绝不能搞多元化,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坚持党校姓党就必须始终同发展着的党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

  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依据,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要求为指导,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大理论武装的力度,努力为培养造就一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出应有的努力,这是全体党校人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做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的工作,同加强党校工作、发展党校事业密切相关。作为党的最高学府,党校要不断扩大在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影响,要进一步赢得党内外和国内外的重视和认可,就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教学科研质量,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宣传、教育,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力,更加卓有成效地促进干部运用其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校的首要政治任务

  更加自觉地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充分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中的作用,需要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党校的教学、科研改革,发展和完善教学新布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头脑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要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党校教学中的地位,在继续组织学员花大气力研读《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的同时,要把科学发展观等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专门的教学单元来安排,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引导学员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不懈地奋斗。科研工作要围绕教学任务的新要求,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水平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持和有力的学理支撑。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激发教学和科研人员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紧密结合实践,回答一些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创造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概念、学术语言,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观点、学术方法,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二是抓好学科建设工程和教材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学科建设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推动理论创新,培养学术和理论名家、大家的基础工程,也是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必须把学科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坚持把学科建设同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坚持完善教学新布局结合起来,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结合起来。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理论研究基础作用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要通过加强教材建设,形成充分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新的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材体系。其中,尤其要尽快编写出适合领导干部使用的科学发展观教材。

  三是抓好人才建设工程,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能够担当重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努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理论大家。以实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把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同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特别是名家、大家是最稀缺的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关键是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努力使教师成为能够担当重任的理论家,有的要成为名家、大家。要用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机制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激发广大教师的学术创造力。

  四是抓好后勤保障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党校后勤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工人员服务和为党校事业服务的“三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把为教师服务、为学员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深化后勤改革,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重点,紧紧围绕党校的中心工作和党校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通过广泛地开展对内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教员和学员两大优势,充分调动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两个积极性,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资源,丰富网络内容,活跃表现形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使用效果,加大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力度。

  五是加强和改进党校的领导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党校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曾庆红同志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党校各项工作中去。要开展党校姓党的经常性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党风意识、党性意识,做到干部姓党、教员姓党、职工姓党、学员姓党,模范地履行党校人的神圣职责。校委成员要带头成为理论修养的表率、道德修养的表率、党风修养的表率、人格力量的表率、创业干事的表率。要加强校委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推进校务公开。要敢于解放思想,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解决矛盾,敢于负责。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积极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使党校校园成为充满和谐氛围和蓬勃生机的校园,使党校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和谐共事的集体,使党校教职工队伍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的群体,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