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巧的“花儿”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6:48 光明网-光明日报

  “岷山跳舞哩,洮河歌唱;农家人盼开十七大哩,新农村生活奔小康!”今年农历六月初六(7月19日),在甘肃省莲花山传统的“花儿”会上,董明巧的这首“花儿”,唱出了千万人的心声。

  今年33岁的董明巧是甘肃省岷县的一位农家妇女,没有上过一天学。可是她唱得一曲曲好“花儿”,被誉为“洮岷花儿皇后”。

  “花儿”是一种流行于中国西北、被誉为“西北之魂”的高腔山歌。岷县是“花儿”的重要发源地,2004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2006年,因传唱于洮河沿岸、岷山一带而得名的“洮岷花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从小就开始唱“花儿”的董明巧,多年来,在田间地头勤奋练习,并学会了即兴编唱。爷爷是董明巧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董明巧的爷爷是个“花儿老把式”,从甘肃临夏搬迁到岷县后,两地的“花儿”老人家都会唱。不过,那时候唱的多数是情歌和期盼新生活的。

  董明巧15岁那年去二郎山赶庙会,她现在仍记得很清楚,“宋老师当时就点名让我唱,从那以后参加比赛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那位宋老师就是岷县一中已故的音乐教师宋志贤,他是岷县多年来呕心沥血研究整理“花儿”的专业学人。

  “青稞出穗穗搭架,新时代的女娃娃,不信佛爷不算卦,劳动回来学文化。”一首高亢的花儿“扎刀令”,引起了会场上万名观众的热烈掌声。1991年,年仅18岁的董明巧,在甘肃省“花儿”歌手大奖赛高手如林的角逐中,艺压群芳,取得了大奖赛第一名。

  董明巧十五六岁就开始参加“花儿”比赛,她先后在康乐、兰州、青海、宁夏等省内外比赛中拿过各种奖项。记者在她家的客厅里,见到柜子里放着一个小蛇皮袋,里面装着她参加比赛的近20个获奖证书。

  董明巧对记者说,她从来不唱重复的歌词,每次比赛对唱,都是即兴口头编唱,“这样才觉得有唱头!”

  董明巧嗓音甜美,音域宽厚。她一反“花儿”演唱中吐字不清的习惯,代之以字正腔圆的演唱,尽力把洮岷“花儿”平舒的节奏演唱得明快和富有变化。董明巧介绍,要唱好“花儿”,除嗓音条件外,关键是要善于观察生活,“花儿”讲究即兴编唱,歌词的好坏,就要取决于对生活感悟的深浅。“小时侯我听到的花儿内容大都以情歌为主;改革开放后,党带领我们勤劳致富,农家人生活都变好了,因此我唱的花儿有很多都是歌颂家乡和乡亲们生活变化的。”她在田间地头,喜欢唱自己编的曲子。

  2005年3月,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支持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对民间文化传人中具有杰出才能、技艺和成就者进行评定、命名,全国获此殊荣的166人中,就有岷县“花儿”歌手董明巧。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