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生送“瘟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6:50 红网-湖南日报

   编者按 8月13日至17日,本报连续刊发了我省拟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10名初步候选人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全省兴起了新一轮学习、推荐道德模范的热潮,根据广大群众推荐的情况,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又拟定了4名初步候选人。本报从今天起连续介绍这4名初步候选人的事迹。

  在洞庭湖区,有一位自强不息、矢志不移的血防人,与被称为“瘟神”的血吸虫较量了34个春秋;曾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地方病跨世纪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中华医学科技成果奖、中国医师奖,被誉为“中国血防第一人”……他,就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李岳生。

  “有女莫嫁血防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郎回家,端起脚盆洗衣裳。”这是上世纪70年代流传在湖区的民谣,也是血防人真实的生活写照。1973年,踌躇满志的李岳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回到洞庭湖畔干起了血防工作。到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才几天,他就和同事一起赴漫无边际的湖洲上查钉螺。那时正是盛夏,酷热难当,他白天穿着齐腰深的血防鞋,挎个帆布袋,带把油纸伞,捧着查螺框,在满是泥沼的湖洲上艰难地查寻。一天下来,身上的汗水风干后留下一层白色的盐霜,血防靴里的水倒出来有一大碗。就这样,他和同事一边查螺,一边诊治病人,在两年内救治了400多名血吸虫病患者。目睹湖区人民遭受血吸虫病危害的现状,李岳生立下了“我用一生送瘟神”的志向。虽然先后4次感染血吸虫病,但他仍然长年坚守在湖区第一线。

  1989年初,李岳生获知世界卫生组织要进行课题招标的消息后,非常振奋,连夜组织专家研讨,推出他和吴昭武教授的《日本血吸虫病发病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等两个课题,开始了向国外的首次单独申报,并成功获得了32万多美元的课题经费,也打开了一扇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2001年,李岳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他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留学3年,获得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和年度优秀博士生殊荣,导师已为他申请到澳大利亚高级研究官员职位,安排其妻儿来澳定居,美国等国家的一些著名研究机构频频向他发出邀请。然而,李岳生心中念念不忘的是那片湖洲,挥之不去的是那段乡情,割舍不断的是那方乡亲,他豪情满怀地说:“八百里洞庭才是我的家!”

  李岳生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又站在了浩浩荡荡的洞庭湖畔,他让世界凝视着洞庭。在他的带领下,2002年以来,省血防所先后与世界卫生组织、瑞士、美国等1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目前申请到12项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争取国外课题经费达2055万元。2005年,李岳生因大量优秀论文在国际学术刊物频频发表,获得由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授予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国际研究学者奖,获奖励经费50万美元。

  追求无止境,奉献不停歇。李岳生以满腔热情奋斗在血防第一线,唱响了一曲朴实无华、感人至深的血防人奉献之歌。

  (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