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 择班 择座位 百姓期待教育更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7:03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择校择班择座位百姓期待教育更公平

  8月15日是省城高一新生报名的日子,早就听说开学前找校长不容易,那么今年中考择校方式有了变化之后,情况又是怎样呢?

  校长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办公了

  8月13日,我们用办公室的座机拨打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朱校长的电话,很意外的是,电话响了几声之后就接通了。当我们说明意图之后,朱校长告诉我们,他本人现在正在外地参加一个会议,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不过,朱校长把学校王副校长的手机号码给了我们。

  拿到号码之后,我们立刻拨打,电话同样顺利地接通了,王副校长很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8月14日下午,我们如约来到了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王副校长的办公室。

  “今年,由于中考择校的方式有了变化,所以我们工作起来轻松了很多,”王副校长告诉我们,“我的手机一直是开的,电话来了都敢接。也有熟人、朋友打电话来询问择校问题的,今年很简单,跟他们解释清楚就行了。这几天,我一直在学校办公,也有家长来咨询的,每天学校里都会有人值班接待。”

  择校:学校不再掌握“生杀大权”

  今年,中考择校这一栏加入到了考生填报的志愿当中,改变了以往择校生由学校自主招收的状况,学校不再掌握择校生的“生杀大权”。

  王副校长坦言:“往年,这个时候我哪儿敢坐在办公室里。还有,以往由于考生择校,一些优秀的学生会流失到他们认为更加适合他们的学校去,我们开学分班都不敢把名单全部分配好,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今年则不同,我们的分班名单都确定好了,等会儿开会,准备让老师抓阄决定班级的分配。”这种中考择校的方式,不但减轻了学校的负担,相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也体现了教育的一种公平。“以往择校要找人、托关系,一个学校招收的学生名额总是有限的,那么,对于那些没有关系、找不到熟人的考生是不是不公平呢,今年的这种办法减少了大家的负担。以往择校,家长要在选定的几个学校之间来回奔波,有时还会被几个学校同时看中,这样不但给学校带来了麻烦,还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今年这种情况避免了,家长也轻松了。”

  择校之后,择班又热

  8月15日、16日,我们连续拨打了几位校长的电话,不是已经关机就是无人接听。无奈,我们只好去学校找。在省城一所被大家公认比较好的普通中学,我们没有找到校长,和几位老师打听了一下,他们也不知道校长在哪里,我们只好离开。

  8月16日下午,几经周折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中学校长。他告诉我们:“择班的人挺多,不得不先躲躲。”

  其实,学校实行的是平行式的分班方法,根据学生入学成绩的高低来平均分配学生,每个班级学生总成绩之间的差异不会超过0.5分。在教师的配置上,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各个学科之间均衡配置。以一个班级为例,如果这个班级的数学学科的任课老师是学科带头人,那么语文学科的教师就会相对弱一点。学校不会把所有的精英教师都放在某一个班里,至于有些班级会配备在怀孕期的教师,这也是无可避免的,家长有时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其实,不必担心,适当的时候学校会让有经验的教师接手。

  为进好班四处托人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也上高一,她告诉我们:“由于儿子这次中考的成绩不错,顺利进入了我们期望中的那所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张女士就忙着打听这所高中如何分班,以及是否有熟人认识学校的领导或老师的。她说:“为了这个,几乎把周围的同事、朋友问了个遍。就连很久不联系的中学同学,那天在街上碰见了,一开口也是跟他问,认不认识这所学校的人。”

  要让儿子进入一个怎样的班级呢?张女士介绍道:“儿子很聪明也爱玩,很崇拜幽默又有真才实学的老师。自己很希望儿子能分入一个好班,班主任最好是精力旺盛的男教师,最好是有几年教学经验而且严厉的老师。最重要能管得住儿子。”

  学校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

  像张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家长们各显神通,那么教育界人士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

  省城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说,部分新生家长对孩子的分班热情过高,找门路、托关系,搞得老师也应接不暇。而且,有些家长的要求也千奇百怪。一位托人找到他的家长就提出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男教师做班主任的班级,认为这样的班级,老师管得严格。这位老师说:“如果今年整个高一年级没有男教师担任班主任又怎么办呢?学校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需求,另外,学生处在可塑造的一个阶段,三年的高中生活会带给他们很多不同。此外,这样择来择去,对没有找人、托关系的学生是不是不公平呢!”

  更有甚者,不但择班连座位都要择。

  这位老师说:“只要军训一结束,开始正式上课,家长们又会来要求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座位。教室其实就那么大,好座位就那么几个,到底给谁?有的家长找老师不行,就直接找领导,找领导不行又去找更能说得上话的人。”

  记者手记

  孩子的教育是头等大事,可有限的教育资源又无法满足大家都想上好学校,让优秀教师教导的愿望,于是,就滋生了择校、择班甚至择座位的现象。

  近来,我市推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这让不少家长看到了教育公平的曙光。一位家长说:“孩子没中考之前,我们就发愁,万一考得不好,就要择校,听说择校要找人、托关系,我们都是一般的工薪族,去哪里找人呢?可这回,孩子择校顺利分到了附中,我们做家长的省了不少事,不用到处奔波那么狼狈了。我们老百姓期待着更多体现教育公平的办法。”

  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我想,有了公平之后,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作者:赵新丽 夏措毛)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