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苗长成“摇钱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7:03 大江网-江西日报

  

小苗苗长成“摇钱树”
横江的葡萄熟了,果农们的心儿醉了。

  “品横江葡萄,过甜美日子”,庐陵儿女用自己的歌谣诠释着丰收的喜悦。

  “横江葡萄”其实很年轻,从一株小小的秧苗,长成一个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这种大跨越仅仅发生在短短的8年间。在这期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户种植发展到数千户种植、从一个村种植辐射到十多个乡镇种植、从一个产品发展到一大产业。今年1至6月,横江镇新增葡萄种植面积1106亩,总面积达1.7万余亩,新增了5块连片200至300亩的葡萄示范基地。

  一株小小的葡萄苗,是怎样长成枝繁叶茂的摇钱树的呢?

  扶持能人,培养产业发展“领头雁”

  “横江葡萄”最先是由横江镇屋头村委会桂花村务工返乡青年肖章瑛引进的。1999年冬,他从广西学会葡萄种植技术,回村试种10亩葡萄获得成功,当年栽种当年挂果3000余公斤,不但收回了成本,还略有盈余。第二年收获葡萄1万多公斤,以“横江葡萄”冠名上市销售,产值达5万余元,扣除化肥、农药、人工等开支,净赚3万余元。由于果穗紧凑落地不散、果皮紫褐外披白霜等良好外观特点,加上口感甚佳,在市场上一炮走红。吉安市市区、井冈山市等地的涉外宾馆纷纷指定横江葡萄为贵宾专用果品,市场销售价达每公斤4.40元,高出其他品种1块多钱。

  附近群众见种葡萄效益好,纷纷效仿,向他购买种苗、学习技术。镇政府因势利导,加大宣传,扩大示范辐射效果,肖章瑛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带头人。

  组建协会,带动产业上规模

  为提高葡萄种植户组织化程度,扩大葡萄产业辐射效应,2000年9月,镇政府推荐由肖章瑛牵头,成立“横江葡萄协会”。协会免费为会员指导科学建园、传授葡萄生产技术、代购葡萄专用药肥、帮助申请信用贷款、组织葡萄营销等全程跟踪服务。

  由于有效解决了资金、技术、市场等关键问题,横江葡萄种植规模快速发展,连片50亩以上基地38块,种植葡萄10亩以上的大户有530余户,辐射全县19个乡镇,并带动周边县市10多个乡镇发展葡萄生产,种植总面积达1.6万余亩,初步形成吉安至永新公路沿线万亩葡萄产业示范带。

  每年销售季节,全镇的葡萄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冠名。协会运用“政府搭台,大户唱戏”的办法,主动与南昌、深圳、福州等省内外水果批发市场进行对接,学习外地销售经验,构筑销售网络,降低市场风险,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

  提升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

  吉安县加大了对“横江葡萄”品牌培植,每年安排60万元专项资金,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老建扶贫、财政等部门的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推广葡萄标准化生产和打造“横江葡萄”品牌。从2004年开始,每年7月18日至28日,县里定期举办“中国·吉安——横江葡萄节”,扩大“横江葡萄”影响。在今年的第四届横江葡萄节上,全国连锁超市30强之一的步步高商业连锁集团更是与县里签了百万大单,每年包销50万公斤以上横江葡萄,给种植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只有优质的产品方能成为品牌。吉安县建立起科技特派员制度,每个葡萄基地安排一名科技特派员,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指导,现场解决技术难题。通过农业、科技等部门,把本地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大户有计划地组织起来,走出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迅速改变葡萄品种单一的状况。目前,全县引进的早、中、晚熟葡萄品种达18个,建立葡萄示范服务基地38个。

  为确保葡萄品质,“横江葡萄”栽培全部实行无公害化操作。该县将沼气工程链接到葡萄生产中,推广沼液浇施葡萄。仅横江镇为此新增沼气池800座,不但优化了葡萄品质,而且每年节约肥料成本近80万元。品质优良的“横江葡萄”被省里评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

  肖晓林 本报记者智峰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