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商机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7:03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七夕商机何在
8月17日,吉安市中心城区一花店内,店主正精心制作“999朵玫瑰”情人花束。刘潇 李劲摄

  8月19日,农历七月初七,又一个中国式“情人节”。记者走访了省城部分商店后发现,比起2月14日的情人节,无论是商家热情还是情侣态度,都与之相差甚远。

  花价高涨,订单比去年少一半

  据了解,七夕花市行情上涨,黑玫瑰和粉玫瑰每朵售价在4至6元,比平日上涨2倍,彩色玫瑰卖到了每朵8至10元,“蓝色妖姬”一些花店则每朵卖到25元。玫瑰价格的上涨也带动其他部分花种的价格波动,如百合花,每支也从此前的五六元涨到了10元以上。

  据叠山路上一家花店老板透露,受“圣帕”台风影响,从云南空运过来的鲜花被航班延误,加上鲜花产地的批发价格上涨,导致南昌市场的货源供应受影响,因此花市价格有所抬升。

  “今年七夕,花的订单少了很多,远远没有2月14日情人节那天跑火。”南昌市苏圃路上的喜得来花艺制作中心总经理王翔告诉记者,即便和去年七夕相比,花店订单也少了一半。他分析,今年七夕既在暑假又在周末,因此高校学生这部分市场萎缩了不少。去年媒体宣传回归包括七夕在内的传统节日,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鲜花销售。

  赚头较少,其他商家“冷”对

  记者七夕前夕在八一广场、胜利路、步行街转了一圈,发现除了西餐厅、牛排馆、婚纱影楼、钻石珠宝专柜等少数商家推出以七夕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外,多数商家对七夕未投入太多热情。

  商家为何对中国情人节不感兴趣?洪客隆中山店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夏季产品清仓处理,秋季新品上市,多数商场目前已做“夏日纳凉”优惠活动。“七夕”是一个慢热型市场,赚头较少,商家不愿意赔本赚吆喝。“现在市民消费充满了随意性,不一定非得翻看日历、挑选个特定的节日。若商家为迎合‘七夕’,在商场里搭鹊桥、栽许愿树,或者给恋人赠送玫瑰、立起古色古香的屏风等,消费者也不一定就会掏腰包。”

  不知怎么过,情侣反映平淡

  除了商家不积极外,不少青年情侣也对七夕反应平淡,认为“没啥好过的”或者“不知该怎么过”。记者在胜利路步行街随机采访了10对情侣,这些年轻人均表示,他们更认同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那一天可以送巧克力、玫瑰花,可是七夕却不知该送什么,该怎么过。其中“80后”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生小李说,西方情人节已经深入人心。它的流行,正好迎合了中国人情感和消费诉求的空白。可七夕节作为传统节日,要看农历时间,人们更倾向于记住阳历时间。“你不提醒,我都忘记这个节日了,也没见商场有什么特别的活动。”

  记者采访后发现,大部分人觉得七夕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都市年轻人的活动,七夕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的传统习俗,不少都适合在乡下进行。

  创新经营,专家称“钱”景可期

  商家对七夕不“热情”,年轻人对七夕不了解,中国情人节是否真的无金可掘?对此,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情人节的热衷,从心理学上来说是缘于一种“从众心理”。情人节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当全球一体化的脚步加快,我国的年轻人接触到这些节日后,也就随机而动,过起了洋节。

  南昌市民俗馆馆长梅联华认为,七夕之所以热闹不起来,是因为它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既简单又浪漫,容易吸引年轻人。而七夕虽然包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但更多的是对古代妇女心灵手巧的展示。而针织缝纫早已不再是衡量女子才能的主要标准之一,七夕于当代青年人而言,只剩下一个爱情故事的外壳。所以,要想让七夕再次得到国人的重视,活动内容还需经一番加工融合才行。商家可从此切入,开展一些有意思的表达对爱情祝愿的促销活动,创新经营传统节日,还是“钱”景可观的。

  本报记者杨碧玉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