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号”科考船凯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7:33 大众网-大众日报

  

“大洋一号”科考船凯旋

  ▲凯旋的科考人员受到热烈欢迎。

  本报青岛8月19日讯 今天上午,执行中国大洋科考第19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返回青岛。在这次科考活动中,中国科学家在西南印度洋中脊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跃入世界上发现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少数先进国家之列。

  “大洋一号”1月8日从青岛起航,历时224天,横跨印度洋、太平洋,航程3.67万多海里,主要考察区域涉及西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部分海域,以海底热液系统的资源探查及相关的科学与环境调查为主要任务。

  在水深2800米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俗称“黑烟囱”),这是世界上首次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区并采集到样品,证实了在超慢速扩张洋中脊上也存在热液活动区的推断。这是我国科学家对世界大洋中脊海底热液活动区的科学研究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推动世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研究。

  据了解,当地时间3月1日早上,经中美合作由美方提供的水下机器人潜航到2800米水深的西南印度洋中脊上,在离海底5米的高度经过10多个小时的连续拍摄后浮出水面。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海底正在冒着黑烟的“黑烟囱”,褐色的混浊液体从海底不断喷涌出来,科考船随即锁定了这一区域。化学、温度传感器探测结果表明,活动的热液区范围约100米×100米,是一个较大型的热液区。当日下午,考察队员使用中国自主研制的电视抓斗进行了二次取样,抓取到了珍贵的烟囱体样品、生物样品以及大量的块状硫化物,并在取得的样品上发现了附着的生物个体。

  此次大洋科考第一、二航段首席科学家陶春辉博士介绍,海底热液是20世纪海洋地质学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是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