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五个之家”成农民“幸福之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7:34 大江网-江西日报

  本报南昌讯记者肖苏萍、江仲俞报道:留守儿童看书、画画、唱歌;张家媳妇为婆婆要她生育二胎的事向妇女主任诉说烦恼;老人们坐在清凉的娱乐室里,有的打牌,有的看电视;而在“爱心专柜”上,工作人员正在向困难户发放救济物品。记者看到这一幕幕,不是在城市的街道社区,而是在新建县几个村委会的办公楼里。

  南昌市在村委会办公楼建立的党员之家、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妇女健康之家、老年活动之家和便民服务之家,让农民出入村委会就像出入自己家一样方便,且享受到在家中无法得到的诸多服务。这种创新基层党建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南昌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时发现,一边是留守儿童、老人、妇女和困难群众需要更多的关爱,一边是村委会办公场所机关化现象日益严重,无形之中影响了干群关系。南昌市经过反复调研,决定整合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在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较强、办公条件较好的100个村委会建立“五个之家”。每个“家”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党员或干部作为联系人或负责人,每个“家”开展什么活动、何时开展活动,都有安排。“家长”除了由本村党员担任外,还招募了一些青年志愿者。记者在生米镇山图村了解到,该村20多名大中专在校生都参加了“五个之家”志愿者队伍,他们按照“五个之家”的日程安排,定期到村委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服务。

  “五个之家”的建立,改变了群众心中村委会办公楼就是“干部楼”的形象。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干部楼”改成“五个之家”后,村委会干部相对集中在一两间办公室办公,其他办公室腾出作为“五个之家”活动场所,拉近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村民每天都可以在村委会见到村干部,村干部开会,有时群众代表也可以旁听,推进了村级民主建设。此外,“五个之家”已经成为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载体,工青妇组织、民政、卫生、公安、通讯、商业等10多个部门都在“五个之家”找到了服务群众的便捷途径。上户口、看小病、处理纠纷、购买生活用品等7项服务全部在“家”里办结。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