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愿扶一把有出息的穷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8:07 燕赵晚报

  本报讯“我想资助秦红杰……”“我想资助白红霞……”“我想资助任彦昭……”半个月来,本报的爱心热线繁忙不断,每天都会接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样的电话。省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愿意帮助这些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们,愿意帮助他们圆大学梦。

  上百个电话,众多关心,这一切让7位贫寒学子原本灰暗的心中增添了不少光明。从本报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到接待的第一位来访市民,再到本报收到的第一条短信问候,这些天来我们一直被爱包围着。得知有这么多人关心,得知被这么多人关注,7位学子的眼圈红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真的不知该如何感谢这些帮助自己的好心人。“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绝不辜负大家的爱心。”说出此话时,学子们的声音哽咽了。

  电话这端,几位学子感动不已;电话那端,省会市民张女士激动难控。她说,平山女孩焦德玉太不容易了。张女士看到德玉在爸爸瘫痪床上,妈妈离开家中之后,还依旧积极面对生活时,落泪了。“德玉能对爸爸不离不弃,能照样努力学习真是太不简单了……说明这个孩子坚强、有爱心,我们不应该让这样的孩子因为贫困而掉队。”

  和张女士的热心肠一样,市民徐先生和两位同事也送来了800元钱。“我们三个人的收入有限,却也想帮帮这些孩子。”年龄虽说有差距,爱心却是一致的。退休老教师任阿姨也到报社送来了爱心。她说,钱虽然不多,自己却也想为这些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正在上初一的刘同学也打来了电话,她说自己想给王宇嘉捐50元钱。“我的钱可能太少了,今后我还会攒。等攒多了,再送给哥哥姐姐们,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

  形式虽然不同,心意却是一致的。省会梁先生打来电话说,自己在石家庄居住,家中有一位老人需要照顾。他想询问一下赞皇贫困学生秦红杰,他家里能不能找个人过来帮帮自己。“我可以管吃管住,1年给他家1万块钱,这样双方的困难不就都能得到解决了吗!”

  当人们被贫寒学子的坚强所感动时,贫寒学子们也被爱心人士的行为所激励。 “谢谢这些好心人!”在电话的那端,在听到有这么多爱心人士要帮助他们时,白红霞哭了。她说,自己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这些好心人的,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将援助之手伸了过来,她会永远记住的。焦德玉则说,将来有了能力不但要回报这些好心人,还要回报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