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读书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8:11 红网-湖南日报

  通讯员 陈远志 唐荷花 谭德乾 本报记者 陈英明

  8月15日,记者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富寨村获悉,该村王辉、王武等5名高中毕业生相继被湘潭大学、湖南大学录取,大学毕业的谭少权则考取重庆大学研究生。至此,近10年来,这个1000余人的小村庄共出了4位博士、23位硕士研究生、42位大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瑶山“读书村”。

  富寨村海拔1300余米,地处偏僻的高寒山区。这里的村民认为,要冲出大山,唯一的希望就是读书。1989年,该村考上了第一个大学生———阳征会,轰动了整个瑶乡。阳征会现在已读完博士,在外地工作。通过读书,一个农家子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成为当地后生争相效仿的榜样、长辈们教育子女的样板。除了阳征会,村里出去的34岁的罗恒峰博士,现在国家信息产业部第五研究所担任所长;肖化移博士夫妇,不仅是同村人,而且同在大学任教。

  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飞出了这么多的“凤凰”,除了学子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后面默默付出的瑶乡父母的支持。该村6组村民罗光旭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罗光旭为了送两个孩子读书,曾南下广东干了13年的建筑工,13年间他仅回老家过了两个春节。他每天在建筑工地劳作10个小时以上,最初只能拿到每月300元的工资,但为了孩子读书,他撑了下来。说起两个孩子,罗光旭连声说:“值得!值得!”村民阳范胜的3个子女,一个是博士,一个是硕士,一个是学士,如今均有不错的工作。据说,在其儿女们读书时,家里由于太穷,为了节省开支,七八年连扫帚都舍不得买。家里人穿的解放鞋,如果破了一只,实在不能穿了,就把好的一只留下来,然后和新买的其中一只配起来穿。

  同时,该村干部也非常重视教育工作。2006年考上湖南理工大学的阳莉,面对升学的经济压力,及时得到了村里给予的3000元资助,其母校隆回二中也为她送来了3000元奖学金,使这个面临退学的女孩得以顺利深造。在富寨村,只要孩子能读书,不管是男是女,做家长的都坚决支持,所以该村出的女大学生也很多。

  如今,这里家家户户种起了金银花,全村人均收入大大增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金银花之乡”。这也是从山村走出去的“凤凰”们回乡努力促进的结果。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